指以菩提修成之清凈處所,為佛所居之所。全稱清凈土、清凈國土、清凈佛剎。又作凈剎、凈界、凈國、凈方、凈域、凈世界、凈妙土、妙土、佛剎、佛國。對此而言,眾生居住之所,有煩惱污穢,故稱穢土、穢國。凈土,系專于大乘經中所宣說,以灰身滅智無余涅槃為理想之小乘教無此說。即大乘佛教認為涅槃有積極之作用,而得涅槃之諸佛,各在其凈土教化眾生,故凡有佛所住之處即為凈土。阿■佛國經卷上、放光般若經卷十九、無量壽經卷上等,均以凈土乃諸佛于因位行菩薩道,起凈佛國土成就眾生之誓愿,為無量永劫積功累德以建立之莊嚴清凈世界。維摩經卷上佛國品謂心凈土凈,娑婆即常寂光凈土,若眾生心不凈,此土即穢惡不凈;佛所見清凈,即成無量功德莊嚴。法華經之靈山凈土、華嚴經之蓮華藏世界、大乘密嚴經之密嚴凈土等,即以心凈土凈說為本。又無量壽經載,娑婆世界以外另有凈土,亦有于未來當其成佛時所成就之凈土;二者均是菩薩依本愿,經修行而成佛時所完成之國土,為眾生愿生之處。
至于他方之凈土,則有阿彌陀佛之西方極樂世界、阿■佛之東方妙喜世界、藥師佛之東方凈琉璃世界等。以上諸佛之凈土距娑婆世界,各有一定之方位,故稱為十方凈土。
極樂世界(梵Sukha^vati^ ),又作妙樂、安樂、安養、樂邦,為凈土宗所特別重視之西方凈土。此凈土乃指由菩薩所修之因行而感果報之報土;或指佛為救度眾生而假現之應化土;或指位于西方,經過十萬億土,于彼方實有之凈土;或更指于眾生心中所現之凈土等,有種種不同之說法。又極樂有邊地、疑城、胎宮、懈慢界(為至極樂途中之國土,為彌陀凈土之化土)等,乃是懷疑佛智者所往生之處。
凈土宗認為凈土系于西方實在之報土,生于此凈土者能受諸樂,往生要集卷上舉有十樂:(一)圣眾來迎樂,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及觀音、勢至二菩薩來迎,引導至凈土。 (二)蓮華初開樂,托生蓮華,往生凈土,故于蓮華初開之際,可見凈土之莊嚴。(三)身相神通樂,可得三十二相之身與天眼等五種神通。(四)五妙境界樂,可得色、聲、香、味、觸等五境勝妙。(五)快樂無退樂,受樂無窮。(六)引接結緣樂,從前結緣之恩人親至凈土迎接。(七)圣眾俱會樂,眾多菩薩俱會于一處之樂。(八)見佛聞法樂,得見佛、聞法。 (九)隨心供佛樂,隨心供養十方諸佛。(十)增進佛道樂,修行精進,終得佛果。
凈土方位、莊嚴情形、住民種別,依諸經所述,各有差異,系由因位發愿之不同而產生。若就史學立場,由阿■、彌陀凈土之描述不同,可以看出一種發展變遷之軌跡,如阿■之佛剎有女人、人民皆著由樹所取五色衣服、有通往忉利天之三道寶階,可視為較早之思想。彌陀凈土則無女人、皆化生、受自然虛無之體、無極之身。及至攝大乘論卷下,以凈土為出過三界之妙處。有關諸佛凈土之異同、優劣比較等,于諸經中均有記載。
關于凈土之種類,于無著時代,產生自性、受用、變化之三身說,佛之變化身示現八相居穢土,受用身住于十八圓凈之蓮華藏世界,即隨佛之報化有凈穢之別;唯識論卷十有四身四土之說;大乘義章卷十九分別凈土為事凈土、相凈土、真凈土三種;維摩經略疏卷一則立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實報無障礙土、常寂光土四種;華嚴經探玄記卷三,依三乘一乘之別而說不同之凈土。(參閱‘佛土’2609、‘極樂世界’ 5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