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haibar 或 Khyber Pass)位于巴基斯坦西北部蘇里曼山區與阿富汗交界處,距其東南之白夏瓦(Pesha^war)數十公里。自古即為中亞與印度間重要通道之一,入印度者多沿庫納河(Kunat)北上進入隘口。早期移民印度之雅利安人、入侵印度之希臘亞歷山大大帝及我國入印度求法之僧眾等多經由此隘口,而阿育王派遣往西方弘揚佛法之僧眾,亦多由此而出。第一次阿富汗戰爭(1838~1842)后,英軍屢次由此侵略巴基斯坦。現今有鐵路通過隘口,達于邊鎮蘭帝寇拓(Landi Kotal)。于隘口附近尚存有阿育王時代之佛教遺跡,如卡菲兒寇特(Kafir Kot)、須普拉史都帕(Shipla Stupa)等。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