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4~611)京兆武功(陜西)人,俗姓趙。十三歲出家。后逢北周武帝廢佛,然堅守戒律,一面研究講說華嚴、地持、涅槃、十地等經論,同時修持止觀。于長安郊外終南山開創至相寺,為其根本道場。其時帝師靈裕崇其器宇,經常走訪至相寺。又因靈裕之進言,師甚得隋文帝之禮遇,且將至相寺遷址并擴建。隋代大業九年示寂,世壽七十。弟子有法琳、智正等。又師之名,陜西通志作彭淵。[續高僧傳卷十一]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