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1980)日本佛教學者。愛知縣人。自東京宗教大學、京都大學文學部畢業后,即至我國留學。回國后,歷任東方文化研究所研究員、京都大學教授、人文科學研究所所長。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四年,編輯‘支那佛教史學雜志’。其后,又從事佛教藝術、唐代中期以后三教之關系、唐宋轉變時期中之思想及宗教等研究工作。一九六一年發表‘中國庶民的菩薩─地藏與觀音’。同年二月自人文科學研究所退休,學術界為其編刊‘冢本博士頌壽紀念佛教史學論集’。五月任職京都國立博物館館長。一九六○至一九六二年,主編‘西域文化研究’之第一卷‘敦煌佛教資料─敦煌佛教史概說’。自一九二八至一九七八年之間,先后九次至中國從事實際研究及學術探討工作。氏為近世日本研究中國佛教之權威,頗受國際學術界重視。著有中國佛教史研究北魏篇、唐中期之凈土教、中日佛教交流史研究、大石佛、肇論研究、魏書釋老志之研究、唐與印度、佛教之思想─不安與欣求(中國凈土)、過去現在因果經、中國近世佛教史之諸問題等。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