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1969)江西義寧人。為蜚聲國際之史學家。精通英、法、德等十余種古今語文,于中外文史哲學方面之淵博,當代國人無出其右者。民初曾任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指導教授。抗日戰爭時,雙目即告失明,而仍著述不輟。民國五十八年十一月病逝于廣州。所著文史論文及專著,有元白詩箋證稿、陶淵明之思想與清談之關系等多篇。其文不論長短,皆具獨到見地,故極受國外漢學界及國內文史學界所推重。所撰論文中,頗多述及佛教者,計有支愍度學說考、禪宗六祖傳法偈之分析、大乘義章書后等近二十篇,大多為以歷史學立場所撰寫之佛教論文。各文俱收在近人所編之陳寅恪先生論文集一書中。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