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凡二十六卷。日本鈴木大拙(1870~1966)撰。為鈴木大拙著作中較具通俗性而易為一般讀者所接受之著作選集。內容可分為:(一)論禪,包含禪思想、禪への道(入禪之道)、禪經驗の研究(禪經驗之研究)、臨濟の基本思想(臨濟之基本思想)、禪と日本文化(禪與日本文化)、禪によゐ生活(依禪之生活)、禪堂生活の近代的意義(禪堂生活之近代意義)等論著,闡述禪之意義、行為、意識等。(二)論凈土宗,包含宗教經驗の事實(宗教經驗之事實)、妙好人、凈土系思想論等論著,闡述凈土宗之人情味、基督教與凈土宗之比較。(三)論佛教,包含キリスト教と佛教(基督教與佛教)、佛教の大意(佛教之大意)、日本佛教、極東文化史上における佛教思想の役割(佛教思想于遠東文化史上之角色)、佛教生活と受動性(佛教生活與被動性)等論著,闡述基督教與佛教文化之差異、大智、大悲之意義、業之教義等佛教宗教經驗、東方思想之特質等。(四)綜論,包含宗教と現代人(宗教與現代人)、東洋と西洋(東洋與西洋)、宗教入門、日本的靈性、宗教の文化否定性(宗教之文化否定性)、青年に與ふ(給青年們)等論著,闡論宗教與科學本質上之比較、日本宗教思想史、對共產主義的錯綜感情之批判、戰后日本人宗教之覺醒等。[鈴木大拙の人と學問(古田紹欽)]
         
										凡二十六卷。日本鈴木大拙(1870~1966)撰。為鈴木大拙著作中較具通俗性而易為一般讀者所接受之著作選集。內容可分為:(一)論禪,包含禪思想、禪への道(入禪之道)、禪經驗の研究(禪經驗之研究)、臨濟の基本思想(臨濟之基本思想)、禪と日本文化(禪與日本文化)、禪によゐ生活(依禪之生活)、禪堂生活の近代的意義(禪堂生活之近代意義)等論著,闡述禪之意義、行為、意識等。(二)論凈土宗,包含宗教經驗の事實(宗教經驗之事實)、妙好人、凈土系思想論等論著,闡述凈土宗之人情味、基督教與凈土宗之比較。(三)論佛教,包含キリスト教と佛教(基督教與佛教)、佛教の大意(佛教之大意)、日本佛教、極東文化史上における佛教思想の役割(佛教思想于遠東文化史上之角色)、佛教生活と受動性(佛教生活與被動性)等論著,闡述基督教與佛教文化之差異、大智、大悲之意義、業之教義等佛教宗教經驗、東方思想之特質等。(四)綜論,包含宗教と現代人(宗教與現代人)、東洋と西洋(東洋與西洋)、宗教入門、日本的靈性、宗教の文化否定性(宗教之文化否定性)、青年に與ふ(給青年們)等論著,闡論宗教與科學本質上之比較、日本宗教思想史、對共產主義的錯綜感情之批判、戰后日本人宗教之覺醒等。[鈴木大拙の人と學問(古田紹欽)]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