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 )江蘇南通人。自幼孝悌。十二歲起茹素學佛。二十歲時辭親受具足戒,法號圓明。嘗親炙于印光、太虛等大德。先后歷任廈門閩南佛學院講師、常州天寧佛學院教務主任、臺灣佛教會弘法委員等職。手創靜安佛學院‘學僧’雜志,來臺后創辦人生雜志。曾在臺北萬華法華寺、基隆大覺寺等處弘法布教。大陸初淪陷時,與慈航法師從事‘搶救僧寶’之活動,以救助大陸來臺之僧侶。三十四歲時,東渡日本,于大正、龍谷兩大學先后讀畢碩士、博士課程。后現居士身,創辦大阪中文學院,闡揚中華語言、文化之外,并服務于僑校、僑社,且兼任京都同志社大學文學部講師。業余又戮力于中國佛教文化之宣揚,曾應聘為修訂中華大藏經會之日本總代理人。此外,對我國留日學生亦甚照拂。在研究方面,于禪宗荷澤神會之思想,用力頗深。作品除人生的真諦、人人必讀的緣生論二書在臺出版外,另有永嘉證道歌的年代及其作者等論文散見中、日各刊物。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