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erson, Sir George Abraham; 1851~1941) 英國印度語言學者。一八七三年以政府文官身分至印度,為印度語言調查會會長。將分布于印度各地之一七九種語言,與其他五四四種地方語言作一歷史之實際調查,研究成果極其豐碩。數年之間(1898~1902)搜集整理,著成 Linguistic Survey of India,1903~1928 ,共十一卷,當中其所親自執筆之第一卷 Introductory 為全書之摘要與精髓,系研究印度語言與印度文化史之基礎書。其他著作有 AHandbook of the Kaithi Character, 2 vols., 1889; The Languagesof India, 1904; The Pis/a^ca Languages of North-western India,1906; Bihar peasant life, 2 vols.,1925; A Dictionary of the Kashmiri Language, 1932 等,大多為有關印度語言之卓越論文。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