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二卷。元代發合思巴(藏H!phags-pa, 1239~1280)著,沙羅巴譯。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冊。原書為藏文或蒙古文,今已不存。中譯本分五品,第一器世界品,詳述須彌山說,即四大洲等之傳統佛教之世界觀。第二情世界品,敘述地獄、餓鬼等六道說、轉輪圣王之起源、印度佛教之興隆、釋尊之家譜,進而敘述西藏、蒙古之王統系譜與佛教傳播之狀況。第三道法品,將修行次第分為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等五階段。第四果法品,敘述佛果之種種相,說明四沙門果乃至十力、四無所畏等果上之法。第五無為法品,論說無為之境界,即闡說虛空等三無為法,最后復以器(世界)、情(世界)、道(法)、果(法)、無為(法)等五法總攝一切所知之法。根據本書后記,本書系帝師發合思巴特為皇太子所寫之佛教綱要書。書中所說之教理內容概依俱舍論而成,然亦有作者獨到之見解,如作者將俱舍論之四劫說與婆沙論之三劫說折衷成‘中、成、住、壞、空、大’之六劫說,堪稱是本書極特殊之觀點。又其本地垂跡之王統觀,成為后代蒙古史書之圭臬。[大明重刊三藏圣教目錄、閱藏知津卷四十]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