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ma^rga-satya,巴利語 magga-sacca。又作道圣諦(梵ma^rga^rya -satya )、趣苦滅道圣諦、苦滅道圣諦、苦出要諦。為佛教基本教義‘四圣諦’之一。道諦,即指欲達苦滅之境而依之修行的八正道。據中阿含卷七分別圣諦經載,所謂苦滅道圣諦,即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等八正道。
有關道諦之內容,諸經論所述不一,于原始佛教之根本圣典阿含經中,系以八正道為道諦,一般亦多采用此說;另如大智度論卷十九、成實論卷二‘四諦品’、四諦論卷四分別道諦品之說,則為廣義之看法,包括三十七覺支,即: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圣道支等。
關于道諦之自性,各論書與諸部派之間頗有異說,據大毗婆沙論卷七十七之說:(一) 阿毗達磨諸論師多以有學法與無學法為道諦。(二)譬喻論師以奢摩他(梵samatha ,止)與毗缽舍那(梵vipas/yana^ )為道諦。(三)分別論者以有學法之八正道為道,亦為道諦,其余之有學法及一切無學法僅為道,而非道諦。(四)說一切有部之大論師妙音(梵Ghos!a )及如是說者認為用以對治墮于自相續或他相續的五蘊之法,或用以對治有情數及無情數的諸蘊之法,皆為道,亦為道諦。
此外,唯識家以道諦配于七真如中之正行真如,并以遍、依、圓等‘唯識三性’來解說道諦之相:(一)知道,又作遍知道,即能了知遍計所執之無體。(二)除道,又作永斷道,即能斷盡由各種外在因緣而生起(依他起)之假法。(三)證得道,又作證道,即能體證人空、法空二空之理。[增一阿含經卷十七、法蘊足論卷六圣諦品、三無性論卷上、成唯識論卷八、大乘義章卷三本](參閱‘四諦’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