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2~621)又稱□戶皇子、豐聰耳命、上宮太子、圣王。乃日本用明天皇第二皇子。天資聰明,為推古天皇之攝政。于儒學、佛學之外,博通歷學、天文、地理等。曾遣留學生至我國隋朝,致力于中國文化之輸日。又為抑制豪族,加強皇權,制定冠位十二階(603)與憲法十七條(604),成為日本善政之骨干,其憲法第二條即規定篤信三寶。平生信仰佛法,極力發揚大乘精神。又親自開講三經(法華經、維摩經、勝鬘經),建立悲田院、敬田院,大興國民救濟事業。所建之寺院有四天王寺、法隆寺、廣隆寺、法興寺等,奠定佛教在日本之傳播基礎,為調和中國文化與日本文化之指導者。后于推古二十九年薨(一說推古三十年),享年四十九,葬于日本大阪磯長。其傳記由于早期事跡之傳說化而失真,然于‘上宮圣德法王帝說’與‘日本書紀’兩書所記載部分則極具重要性。在平安、鐮倉時代盛行圣德太子之繪傳。民間與各寺社中亦普遍供奉太子之肖像或雕刻。[圣德太子傳歷卷下、日本書紀卷二十一、元亨釋書卷二十]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