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4~1738)日本華嚴宗學僧。又作芳潭。攝津(大阪府)人(一說越中富山縣人),俗姓喜多。法名僧浚。號幻虎道人、華嶺山人、華嶺道人。十六歲出家,曾學禪于鐵眼,并在長崎研學外典。一度欲往印度,未果。而于南都、比睿山研究諸宗,立志復興華嚴學。在江戶時代以革新之論議,與諸宗學者有所論爭。晚年棲止于京都華嚴寺,而于元文三年示寂,世壽八十五(一說八十歲)。著作極多,有華嚴五教章匡真鈔十卷、俱舍論冠注十四卷、因明論疏瑞源記八卷、法華文句會抄五十卷、四教儀集注增暉記七卷等數十種,迄今仍為各宗學者所推重。師一生性格剛峻,時人每有異說,師即排撻論難,乃至制書漫罵痛擊,成為當代論爭之中心,亦為日本華嚴宗之中興祖師。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