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lerance)容許不同意見、信仰與發表之自由,并且不予以對待上之差別標準,稱為寬容。以宗教而言,即承認其他信仰之存在;以倫理而言,即認識人類之不完美性、弱小性,而不加以苛求,并以同情心包容之。在歐洲近代史中,宗教尖銳對立之情況動輒發生,最典型者,如基督教之根本觀念認為真理僅為絕對之唯一,而視其他教說為邪教、邪說,故經常發生排除異端之宗教戰爭、宗教裁判;于裁奪之時,凡是異端必遭處刑。直至近代,漸有宗教之寬容性與諸教協同一致之主張。此類寬容之觀念與精神,在今日已成為重要思潮之一;如以法律而言,現代之自由民主國家必皆保障思想、言論,及信教之自由,此即其明顯例證。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