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銅柱刑治罪人之地獄。指犯邪淫行、非處非時行、不凈業等者,死后所趣生之處。據觀佛三昧海經卷五載,銅柱高六百由旬,下有猛火,火上置鐵床,床上有刀輪,輪間有鐵嘴蟲,鐵烏在其傍。罪人命終后,令生銅柱頭,猛火燒身,罪人大驚下視,見鐵床上有容貌端正女子(若罪人是女,所見則為男子),心生愛著而欲投之,忽銅柱貫穿其身,鐵網絡頸,鐵嘴蟲唼食其軀,落鐵床上,同時六根火起,有鐵嘴蟲從眼而入,從男、女根出。若罪人為污戒者,另有九億小蟲,嘴頭出火,唼食其軀。如是一日一夜,須經九百億之死生。罪畢生于鳩鴿中,復經五百世,生于龍中;再經五百身,設若出生人間,則遇妻子不貞、子女不孝等果報。過是已后,若值善知識,方聞法發菩提心。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