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0~1141)高麗僧。為肅宗第四子。初名澄佶,后避宋帝之諱,改名澄儼。肅宗三年(1098),以九歲入義天之門,翌年落發、受具足戒。后敕住重光寺。肅宗十年,賜號‘福世’。睿宗朝,歷住洪圓、開泰、歸信等諸寺,后奉敕住于興王寺。仁宗時任五教都僧統,并屢蒙敕賜優遇。仁宗十九年,感疾而寂,世壽五十二。仁宗聞訃,宸悼廢朝三日,并冊封為國師,追謚‘圓明’,葬于承天府樂山村北原。其墓志與石棺經后人發掘,藏于東京國立博物館。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