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名Vis/a^kha ,巴利名Vesa^kha 。即月圓日之祭典。又作毗舍佉節、吠舍佉節、衛塞日(巴Vesa^khapu^ja^ )。此日系衛塞月(巴Vesa^kha-ma^sa )之月圓日,亦即古印度陰歷六月十五日。南傳佛教國家于此日盛大慶祝佛陀之誕生、成道、涅槃。如錫蘭(今斯里蘭卡)即以此節為最偉大之慶典,人民往佛寺禮敬、供養三寶,并持戒聽法;政府亦禁止殺生、賣酒,間或釋放囚犯;僧人則日夜說法,及念誦守護經以消災祈福。西元一九五○年,世界佛教徒聯誼會在錫蘭首都可倫坡舉行首屆大會,議決佛陀誕生于西元前六二三年,涅槃于西元前五四三年,成道于西元前五八八年;而南傳上座部佛教徒認為佛陀降生、成道、涅槃皆在陽歷五月月圓日,故此三個節日之匯集節慶,即稱衛塞節。又因同時紀念三事,故稱三期同一慶。一九五四年,世界佛教徒聯誼會于緬甸首都仰光召開第三次會議,議決將衛塞日定為世界佛陀日,以此一節日顯示佛陀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之智慧光輝照耀全球;并藉以發揚佛陀慈悲平等之教義,倡導世界和平。[佛陀的年代及三期同一慶(陳少英,無盡燈季刊第四十八期)]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