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三卷。北宋天禧三年(1019),道誠輯。系為令一般僧尼了解佛教知識而編。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四冊。為有關佛教基本概念、寺院儀則、法規和僧官制度等之詞義匯編,引內外典籍加以注解。全書共二十七篇,分六七九目。上卷包括姓氏、稱謂、居處、出家、師資、剃發、法衣、戒法、中食等九篇;中卷包括禮數、道具、制聽、畏慎、勤懈、三寶、思孝、界趣、習學等九篇;下卷包括說聽、躁靜、諍忍、入眾、擇友、住持、雜記、瞻病、送終等九篇。本書以贊寧之大宋僧史略為基礎而加以充實,引證廣博,保存當時有關佛教制度、風俗等資料,對研究佛教史極具參考價值。[佛祖統紀卷四十四]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