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名Pa^n~cara^=tra 。印度教毗濕奴派之一,以潘迦拉朵拉集(梵Pa^n~cara^tra Sam!hita^ )為根據圣典之諸派。該集大部分在西元七世紀至九世紀頃完成于北印度,僅小部分完成于南印度塔米爾(Ta=mil)地方。本派與狂熱獻身(devo=tional)之薄伽梵塔派(梵Bha^gavata )相較,屬崇拜儀式派(liturgical school),在印度宗教發展史上有其特殊貢獻:(一)自初期奧義書以來,印度人常以‘融合絕對之普遍者與現象之相對我(個人我)’為人生之目的;本派即以禮拜儀式,體驗此哲學而將其具體化。(二)大乘佛教之大日經等,系以潘迦拉朵拉集之文體為范例而作成。(三)密教儀軌、供養法等之形成,亦受本派影響。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