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十九世紀著名比較宗教學者穆勒(Mu|ller, Friedrich Max; 1823~1900)所說之交代神教(Kathenotheism)、交替主神教。指主神系逐漸顯現而尚未固定化之多神教而言,亦可視為‘單一神教’(Henotheism)之一種。以其主神常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域或集團間交替輪換,故稱輪換主神教。蓋多神教之通例,恒有一至尊之主神,而諸神之從屬者,不必在禮拜之列。此教則于某一時,僅以尊事某神為主,而淡忘其他諸神;于另一時,則又以他神代之,而淡忘其前所最尊事之神。穆勒?始以此名施諸印度之吠陀,其意殆與單一神教之語有相同之解釋。此現象在印度教(梵天、濕婆、毗濕奴間)和古代希臘宗教(宙斯、雅典娜、阿波羅間)均有出現。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