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十二神王、十二神將、十二藥叉大將。為藥師佛之眷屬,即守護誦持藥師經者之十二夜叉神將;或以其為藥師佛之分身。每一神將各擁有七千藥叉,計為八萬四千護法神。即:(一)宮毗羅,又作金毗羅,意譯為極畏。身呈黃色,手持寶杵,以彌勒菩薩為本地。(二)伐折羅,又作跋折羅、和耆羅,意譯為金剛。身呈白色,手持寶劍,以大勢至菩薩為本地。(三)迷企羅,又作彌佉羅,意譯為執嚴。身呈黃色,手持寶棒或獨鈷,以阿彌陀佛為本地。(四)安底羅,又作頞你羅、安捺羅、安陀羅,意譯為執星。身呈綠色,手持寶錘或寶珠,以觀音菩薩為本地。(五)頞爾羅,又作末爾羅、摩尼羅,意譯為執風。身呈紅色,手持寶叉或矢,以摩利支菩薩為本地。(六)珊底羅,又作娑你羅、素藍羅,意譯為居處。身呈煙色,手持寶劍或螺貝,以虛空藏菩薩為本地。(七)因達羅,又作因陀羅,意譯為執力。身呈紅色,手持寶棍或鉾,以地藏菩薩為本地。(八)波夷羅,又作婆耶羅,意譯為執飲。身呈紅色,手持寶錘或弓矢,以文殊菩薩為本地。(九)摩虎羅,又作薄呼羅、摩休羅,意譯為執言。身呈白色,手持寶斧,以藥師佛為本地。(十)真達羅,又作真持羅,意譯為執想。身呈黃色,手持罥索或寶棒,以普賢菩薩為本地。(十一)招度羅,又作朱杜羅、照頭羅,意譯為執動。身呈青色,手持寶錘,以金剛手菩薩為本地。(十二)毗羯羅,又作毗伽羅,意譯為圓作。身呈紅色,手持寶輪或三鈷,以釋迦牟尼佛為本地。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