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迦派

助印经书 西藏名Sa-skya-pa 。西藏佛教新派(藏Gsar-ma-pa )之一,屬喇嘛舊教(紅教)之一。創始者為袞曲爵保(藏Dkon-mchogrgyal-po, 1034~1102)。與阿提沙同時之都庫彌(藏H!brog-mi ),曾從印度學者祥鐵巴(藏S/a^nti-pa )等習戒律、般若、金剛乘怛特羅等,回國后,于宋仁宗慶歷三年(1043)在藏州創建紐固倫寺(藏Myu-gu-lun% ),依新傳密教而說道果之教。袞曲爵保曾從都庫彌修學,亦受教于其他諸師。神宗熙寧六年(1073),于衛州建薩迦寺(藏Sa-skya ),為該派中心地,并以寺名為派名。袞曲爵保又得文殊啟示,以清辨一系之中觀派教學解釋秘密乘,主張菩薩智慧之本性光明照耀入大樂定之說。又以此派寺廟圍墻繪有象征文殊、觀音與金剛手菩薩之紅、白、黑三色花紋,故俗稱花教。

 此派特征為具密咒之傾向,并允許僧人娶妻生子;惟規定生子后不再接近女人。教主由袞曲爵保家族世代相承。有血統、法統兩支傳承。其中孔迦嘉贊(藏Kun-dgah!rgyal-mtshan ,又稱文殊薩迦班禪,1182~1251)曾應元帝忽必烈之召請入朝,被尊為帝師。其侄八思巴(藏Chos-rgyal-h!phags-pa, 1239~1280)亦為帝師,為本派第五世,元室并委以全藏統治權(1270),薩迦派因此掌握全藏政、經、軍之統治權,并發揚盛行。其后明朝同尊甘丹、格魯兩派,挫薩迦派之權勢,該派遂為格魯派取代 ,僅保有薩迦地方之政教權力。

 十四世紀頃,有分派產生,稱為爵南派(藏Jo-nan%-pa )。至一四二七年,又分出果魯派(藏N%or-pa )。爵南派系以位于札什倫布西北百哩之爵南寺為中心,派祖為圖解宗都(藏Kun-dgah! dol-mchog, 1290~1353),由此派所出之大學者多羅那他(梵Ta^rana^tha )曾大揚宗風。果魯派為孔迦桑保(藏Kun-dgah! hzan%-po )所創,摒除古派怛特羅之教義,而僅依用新傳密教,迄今西藏東部仍存有該派很多寺院。

 此派以學術文化活動著稱,學僧輩出,其中,尤以布頓(藏Bu-ston, 1290~1364 )為最,因布頓后住夏路寺(藏Sha-lu ),故以夏路寺為中心而形成夏路派,予后代諸派影響深鉅。[蒙古佛教史、蒙藏佛教史、Deb-ther sn%on-po(The Blue Annals) ; L.A. Waddell: The Buddhism of Tibet; H. Hoffmann: DieReligionen Tibets (The Religionsof Tibet); G. Tucci: Tibetan Painted Scrolls](參閱‘西藏佛教’2593)

薩迦派相關文章

釋門章服儀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

大乘結集

 (傳說)有數說。菩薩處胎經,佛滅后七日,大迦棄招集五百阿羅漢,令彼請十方佛世界諸阿羅漢,于閻浮提娑羅雙樹間,得八億四千阿羅漢眾。使阿難先分類菩薩藏,聲聞藏,戒律藏之三部,于其菩薩藏結集八藏云。菩薩處胎經出經品曰:‘爾時佛取滅度已,經七日七夜。時大迦葉告五百阿羅漢,打揵稚集眾。(中略)集諸羅漢得八億八千眾,來集到忍界,聽受法言。(中略)使阿難升七寶高座,迦葉告阿難言:佛所說法一言一字,汝慎勿使有缺

報像功德經

報像功德經

佛教字典推薦文章

Zola

大悲咒是什么意思?大悲咒因何叫大悲咒?

大悲咒是什么意思  大悲咒出自《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是觀世音菩薩的大慈悲心,無上菩提心,以及濟世渡人,修道成佛的重要口訣。  大悲咒的全文共84句,每一句對應一種化身。全文大意是:  皈依三寶,皈依大悲渡世的觀世音菩薩,世間感受一切恐怖病苦的眾生,要誓愿宣說廣大圓滿無礙大悲救苦救難的真言,要看破生死煩惱,了悟真

全文大悲咒全文

  南無·喝啰怛那·哆啰夜耶。   南無·阿唎耶。

文殊菩薩五字心咒原文

  嗡 阿 拉 巴 扎 那 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