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8~1645)明末僧。霸州(河北霸縣)人,俗姓趙。字顓愚。師性端凝,常念觀世音菩薩名號,求度于惠仁,止棲沙村(河北冀縣西南)。復參叩空印鎮澄、雪浪洪恩、云棲袾宏等師。結庵于天臺山華頂峰,讀楞嚴經而豁然融徹。后移住廬山、阿育王山、南岳等地。崇禎十七年(1644),住持石城山清涼寺,遇明思宗崩,為追薦帝后諸臣,遂建道場,在金陵城北紫竹林建禪堂、殿寮、靜室等。隆武元年(1645),弘戒于天界寺。同年五月,付囑后事予弟子音乘等,隨即端坐入寂,世壽六十八。 師之著作甚豐,如心經小談、集律常軌、禮佛發愿儀、首楞嚴經懸談、金剛般若略談等,門人集刻時,師自題名為閉門語,另有紫竹林顓愚和尚語錄三十卷。[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八、新續高僧傳卷八]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