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婆,梵名S/iva 。為印度教三主神之一。亦稱魯達羅(梵Rudra ,荒神)。為毀滅之神、苦行之神、舞蹈之神。古印度婆羅門教圣典中之梨俱吠陀卷首即見其記載。濕婆天為兩極神格,兼具破壞之恐怖與救濟萬病之恩惠,蓋系象征印度季風的疾風驟雨之凄慘,與風雨后萬物復蘇之生機。其異名極多,自摩訶婆羅多以來,均稱作濕婆天,于富蘭那圣典(梵Pura^n!a )中最常見。據說其有極大之降魔能力,額上第三只眼之神火能燒毀一切,曾將妖魔之三座城及愛神燒成灰燼。又傳聞其終年在喜馬拉雅山上修苦行,亦善于跳舞,被稱為舞王。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