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3~1967)江蘇鎮江人,俗姓吳。法號密源。九歲依果宏和尚出家。宣統二年(1910),于金陵寶華山隆昌寺受具足戒,并于此安居四夏,專研戒律。未久,參學于鎮江焦山定慧寺。后于常州天寧寺親炙當代禪宗大德冶開和尚,并于民國十四年(1925)受法,為南岳懷讓系統下之第四十七世。隨即任該寺監院,并就該寺支院王祥廟創辦私立天寧高級小學。二十一年,出任天寧寺住持,以禪學誨眾。并將‘天寧學戒堂’易名為‘天寧佛學院’,禮聘名師講學論道,以培植僧材。二十六年,中日戰爭起,師維護天寧寺刻經處經版甚力。后于上海建莊嚴寺,并創辦天寧佛教醫院。旋受聘為寧遠蓮社住持,并任導師,集眾念佛,成為凈土宗道場。三十八年,大陸淪陷,避亂香港,兩年后遷居臺灣。曾住基隆暖暖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