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民間宗教之一。該教以中國古代之八卦為組織之形式,教徒分列八卦,故稱八卦教。又作天理教,為白蓮教之別支。康熙年間,山東單縣劉佐臣創立修元教(又稱五葷道),傳有八卦說一書,內容已不可考。后劉佐臣之徒河南臨潁縣捕快王中,領八卦中之震卦,任震卦主。乾隆三十八年(1773),王中被捕,所傳經書中,查有‘平胡不出劉周戶,歲在戊辰己巳年’之句,此為有關八卦教較早之記載。乾隆五十一年,教主劉洪(佐臣曾孫)被捕,教徒在應城起義,受鎮壓。嘉慶十八年(1813),林清、李文成復以天理教名義舉事,即其別名。該教流傳于河北、山東、河南、山西等地。其八卦分教,以坎卦為八卦之首,統領其他七卦。教中又有文卦、武卦之分。該教中之離卦、震卦等,曾于山東、河北、河南等地分立為獨立之教派,如離卦教、震卦教等。此外如金丹八卦教、一炷香離卦教、義和門離卦教等,均屬八卦教之系統。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