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1~1912)湖南湘潭人,俗姓黃。名敬安,字寄禪。為太虛之師。七歲喪母,十一歲喪父。同治七年(1868)從湘陰法華寺東林和尚出家,于南岳祝圣寺從賢楷律師受具足戒。后往岐山從恒志禪師參學五年,于岐山下阿育王寺禮佛舍利,自割臂肉,復燃左手兩指,自稱八指頭陀。后承嗣岳麓山笠云之法,行腳十年,遍歷各寺。歷任南岳上封寺、長沙上林寺、寧波天童寺等住持。時值辛亥革命,教界騷然,遂糾合江蘇、浙江有志之士,于上海組織中國佛教總會,以期統一僧界,被推為會長。一九一二年春,請求南京臨時政府保護寺產。未久,與成立不久之北京政府發生沖突,憤極而客死法源寺,然亦因而獲得國務院對總會章程之承認。師平生頗具詩才,好學不倦,時人以唐代詩人賈島相比況。詩名揚于海內,與名流王湘綺、楊度等人締交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