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毗,梵名S/ibi ,巴利名Sivi 。古代印度代鴿舍身喂鷹之圣王,為佛陀于過去世修菩薩行時之名。又稱濕鞞王、尸毗迦王。‘舍身喂鷹’為佛陀各種本生故事中頗著名之故事。關于此王之傳說,流傳甚廣,散見于印度古代之文學。于佛教經典中,菩薩本生鬘論卷一、賢愚經卷一、大莊嚴論卷十二、大智度論卷四等皆載其事跡,據謂過去世時,閻浮提有一尸毗迦王,一日遇一鷹飛逐一鴿鳥,欲撲食之,鴿鳥飛避王之腋下,王以慈悲之故,乃自割身,以代鴿肉。傳云,鴿為火神所變,鷹為帝釋天之變化身,系為試探王之慈心而行此舉。法顯佛國記中所載之宿呵多國即其遺跡,于此地所建之塔,號稱印度四大塔之一。又大唐西域記卷二烏仗那國條亦述及此事,所指之地點與佛國記所載者一致,約在犍陀羅東北。六度集經卷一亦說及該王之事跡,惟所載之名不一,謂王之名為薩婆達(梵Sarva -datta ),即‘一切施’之義。又撰集百緣經亦詳載此事,然異于上述者為‘剜眼施鷲’而非‘割肉喂鷹’。此一著名本生故事,自古即有各種雕刻繪畫之變相,于今印度阿摩羅婆提(梵Amara^vati^ )大塔之欄楯,其四面皆雕有精致之浮雕,第一面為鴿鳥飛避至王腋下之圖,第二面為鷹盤旋于王之上空,第三、四面為王割股截肉之狀。此外,阿旃多(Ajanta)第十七窟、爪哇婆羅浮圖、敦煌石窟、新疆庫車之基錫爾(Qyzil)廢寺等處,均存有此一故事之變相圖。[大智度論卷一、大唐西域記卷三、洛陽伽藍記卷五]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