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名Pan~catantra ,意為‘五篇之教訓故事’。又稱五卷書。為印度古典文學寓言集。以梵文寫成,最早之原本已不傳,作者與成立年代不詳。內容以親友之聚散離合為中心,由許多譬喻故事組成,假托婆羅門僧侶奉王命擔任王子之家庭教師,而施予王者將來必備之教育,如統治、外交、處世、道德等要訣;即采用寓言形式,以朋友之別離、朋友之獲得、鴉與梟之爭斗、得而復失、未思慮之行為等五篇散文體故事為主干,而于各篇中穿插有關道德、諷刺、處世訓等之韻文體格言。又書中若干散文體與佛陀‘本生譚’,及大敘事詩‘摩訶婆羅多’所記載之寓言、民間故事等顯然同出一轍。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