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語‘召’字,意即寺。位于綏遠包頭東北約五十公里之五當溝中。建于清康熙年間(1662~1722),面積兩萬多平方公尺,依山而建。墻上柱壁鍍金箔,黃瓦朱棟,飛檐畫梁,藏有不少經書,惜在中共文革時遭受破壞。其建筑可分:(一)阿侖獨宮,建于嘉慶五年(1800),為筑于斜坡上之宮殿,形勢險要,殿中四壁滿繪佛像,玲瓏精妙。(二)洞闊爾獨宮(廣覺寺),建于乾隆十四年(1749)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