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名Patan~jali 。為紀元前二世紀之印度文法學者。又譯作槃達阇里、缽頭社羅、巴丹阇梨。著有摩訶巴夏(梵Maha^bha^s!ya )一書,詳細注解卡提阿亞那(梵Ka^tya^yana )曾補正之波爾尼(梵Pa^n!ini )文典,確立波爾尼之梵語文法規范,令其完備,且將文典加以批判訂正,于說明文中,多引用與當時有關之社會生活,為研究印度史之珍貴文獻資料。與著有瑜伽經(梵Yogasu^tra )一書之瑜伽派哲學家同名,是否為同一人,則不得而知。瑜伽經內含哲學、戒律及靜坐之方法,以引導學人認知‘神性’為要旨;其編著者巴丹阇梨之事跡,史實無傳,著作年代亦諸說紛紜,其生存年代,或于公元前四百年至后四百年之間。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