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catasra a^ru^pya-sama^pattayah!。又作四空定、四空處定、四無色。指超離色法(物質)系縛之四種境界。即由思惟四無色界所得之定。若欲生于此四無色界,則必須修習四無色定;換言之,四無色定,乃對治色法之系縛,滅除一切對外境之感受與思想的修行,及藉此修行所達到的清凈無染、虛空靜寂之精神境界。此四無色定各有兩類情形,即:(一)生于四無色界之‘生無色’,于此之時,定心現前,故得定之名。(二)非由生得,而系修證所得;蓋假令其身雖猶在欲界等下地,然若因修證而現起無色界之定心,則亦得無色之果,稱為‘定無色’。
據法蘊足論卷八無色品、大智度論卷十七等載,此四無色定即:(一)空無邊處定,又作空處定。此定超越色界之第四禪,滅除障礙禪定之一切想,思惟‘空間為無限大’,亦即思惟空無邊之相。(二)識無邊處定,又作識處定。此定超越空無邊處定,而思惟‘識為無限大’,亦即思惟識無邊之相。(三)無所有處定,又作少處定。此定超越識無邊處定,與無所有相應,即思惟無所有之相而安住之。(四)非想非非想處定,又作非有想非無想定。此定超越無所有處定,思惟非想非非想之相,具足而安住之。此定無明勝之想,故異于滅盡定;亦非無想,故亦異于無想定。
四無色定各以其自體而言,皆稱為根本定;接近根本定前之預備階段,稱為近分定,或加行定。加行,即事先加功用行之意。其中,空無邊處定之近分定,系緣欲界第四禪之色相以修行厭離,而尚有色想;然其余三定之近分定及四定之根本定則全無色想,故四定仍總稱無色定。又非想非非想處定系依定之自相而立名,其下三定則依加行而立名。
四無色界,為脫離色法系縛之四種境界。又稱四無色、四無色天、四無色處、四空處、四空天。四無色界名稱配于四無色定,依次稱為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有頂天)。悉以無色為特點,既無自然國土與居處宮室,亦無色礙之肉身,僅以眾同分、命根等假和合為體。此外,將三界分為九地時,四無色界則稱空無邊處地,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地,相當于九地中之后四地。[中阿含卷二十四大因經、坐禪三昧經卷下、俱舍論卷二十八、顯揚圣教論卷二、禪法要解卷下、法界次第初門卷上之下](參閱‘無色界定’5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