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abhinives/a。指由虛妄分別之心,對事物或事理固執不舍。又稱迷執、執著、計著、著。不知五蘊假和合產生人等眾生,而妄執人我為實我之存在,稱為人執、我執或生執(眾生執之意)。不知五蘊之法乃虛幻不實之‘空’,而妄執法我為實體,稱為法執。以上二者,稱為二執(我法二執、人法二執、生法二執)。有部等小乘允許法我之存在,故不斷離法執;然大乘認為二執皆空,故斷離此二執。此外,若認為一切為實有而固執偏有之見解,將實際上之‘空’增益為‘有’,稱為‘增執’;反之,固執空無之見解,將實際上之假‘有’減損為‘無’,則稱‘損執’。以上二者亦合稱為二執。
就‘能執’之識體,安慧與護法二大論師主張不同,安慧認為于吾人諸識之中,第五識、第八識皆有法執,第七識有人執,第六識通人法二執;護法則以第五識、第八識為無執,唯第六識、第七識有執。另就‘執’與‘障’之別,成唯識論演秘卷一本謂執皆為障,以執限于有能取、所取二分者;障則通于業、果之非心、心所法,故障不一定為執。又執障為‘我執煩惱障’、‘法執所知障’之略稱。此外固執事物而不舍離之心,稱為執心、執著心;己心固執之而不舍離之見解,即種種之妄見,稱為執見;執著之妄情,稱為執情。[大乘入楞伽經卷四無常品、大般若經卷四八五、成唯識論卷九、俱舍論卷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