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出曜經卷十載,如來教法將滅時,有七種穢行,即:(一)百歲持戒,為惡所破。指有持戒滿百年者,于一彈指頃,為惡知識所破壞。(二)久行慈心,為嗔所壞。指有人久行平等慈忍,一旦逆境現前,不能安忍,嗔恚倏起,壞滅善根。(三)薄賤不隨師教,指善行寡少,為此道者,皆為輕薄污賤之徒,不修威儀進止,不順師長教誨。(四)互諍勝負,指正教不行,人我妄興,交相毀諍,以求勝負,而不思反邪歸正。(五)亂彼此,指出家之人貪求利養,我慢貢高,互相毀謗,爭斗不已,而不解弘持其教。(六)貪著利養,指出家之人多貪利養,惟思口體之奉,不以勤苦為勞,致令身多疾病,不能流通佛教。(七)凡圣皆被毀辱,指教道不明,以偽亂真,以邪混正,是非不明,凡圣無別,故自凡夫之僧至阿羅漢,皆受人輕賤毀辱。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