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所行贊

助印经书 梵名Buddhacarita ,西藏名San%s-rgyas-kyi spyod-pa shes-bya-bah!i sn~an-n%ag chen-po 。凡五卷,二十八品。印度馬鳴菩薩造,北涼曇無讖譯。又稱佛本行贊、佛所行贊經、佛所行贊傳、佛所行贊經傳、馬鳴菩薩贊、馬鳴贊。收于大正藏第四冊。系以五言偈頌贊述佛陀一生由誕生至八分舍利之事跡。劉宋寶云所譯之佛本行經,共七卷,三十一品,其第四至第三十一品,順序略同本書,二者或系同本異譯。

 本書為馬鳴之代表作,其內容取材自吠陀、奧義書及敘事詩摩訶婆羅多(梵Maha^bha^rata )、羅摩耶那(梵Ra^ma^yan!a )者頗多,乃古典梵文學美文體之先驅,佛傳文學無出其右者,曾廣泛流傳于古印度。在思想上,本書并無大乘佛教思想之成分,而頗受說一切有部之影響。

 現存梵本共十七章,僅述釋尊誕生至歸國等事,其中第十四章后半至第十七章,為后世尼波羅國(今尼泊爾)阿姆利達難陀(梵Amr!ta^nanda )所附加者。西元一八九三年,英人喀畏爾(E.B. Cowell)校訂梵本,題為The Buddha-Carita of As/vaghosha,次年出版其英譯本 The Buddhacarita of As/vaghosha(S.B.E. XLⅡ)。

 西藏譯本與漢譯本相同,亦分二十八品,偈數則稍異,為八世紀前期薩溫贊孛(藏Sa-dban% bzan%-po )、洛得卡兒孛(藏Bol-gros rgyal-po )二人共同譯出,有日人寺本婉雅于大正十三年(1924)之日譯本,其后亦有韋勒(F. Weller)前十七品之德譯本刊行。此外,一八八三年英人比爾(S. Beal)將漢譯本英譯出版,題為 The Fo-sho-hing-tsan-king(S.B.E. XIX)。[出三藏記集卷二、法經錄卷六、歷代三寶紀卷九、卷十、開元釋教錄卷四、大唐內典錄卷七、大周刊定眾經目錄卷十、馬鳴菩薩論、梵文佛傳文學の研究、M.Winternitz: Geschichte der in dische Literatur, Bd. Ⅱ]

佛所行贊相關文章

釋門章服儀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

大乘結集

 (傳說)有數說。菩薩處胎經,佛滅后七日,大迦棄招集五百阿羅漢,令彼請十方佛世界諸阿羅漢,于閻浮提娑羅雙樹間,得八億四千阿羅漢眾。使阿難先分類菩薩藏,聲聞藏,戒律藏之三部,于其菩薩藏結集八藏云。菩薩處胎經出經品曰:‘爾時佛取滅度已,經七日七夜。時大迦葉告五百阿羅漢,打揵稚集眾。(中略)集諸羅漢得八億八千眾,來集到忍界,聽受法言。(中略)使阿難升七寶高座,迦葉告阿難言:佛所說法一言一字,汝慎勿使有缺

報像功德經

報像功德經

佛教字典推薦文章

Zola

大悲咒是什么意思?大悲咒因何叫大悲咒?

大悲咒是什么意思  大悲咒出自《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是觀世音菩薩的大慈悲心,無上菩提心,以及濟世渡人,修道成佛的重要口訣。  大悲咒的全文共84句,每一句對應一種化身。全文大意是:  皈依三寶,皈依大悲渡世的觀世音菩薩,世間感受一切恐怖病苦的眾生,要誓愿宣說廣大圓滿無礙大悲救苦救難的真言,要看破生死煩惱,了悟真

全文大悲咒全文

  南無·喝啰怛那·哆啰夜耶。   南無·阿唎耶。

文殊菩薩五字心咒原文

  嗡 阿 拉 巴 扎 那 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