謂比丘八種不合戒律之行為。即:(一)置買田宅,比丘當依眾居止,勤修出世清凈無為之道,若私置田宅,以圖自足,是為不凈。(二)種植根栽,比丘當勤修道業,于世間資生之事,不生貪著,若不為眾,私自種植田園,內妨行業,是為不凈。(三) 貯聚谷粟,比丘當乞食資身,清凈活命,若不為眾,私自貯藏谷粟米麥,是為不凈。 (四)畜養奴婢,比丘當閑居靜處,修攝其心,行安樂行,若不為眾,畜養奴婢,驅使作務,是為不凈。(五)畜養群畜,比丘當持禁戒,慈心不殺,若畜牛馬等類,以污梵行,是為不凈。(六)積藏金銀錢寶,比丘當以清雅為高,身無長物,若貪積世間所重之金銀錢財等物,資生求利,是為不凈。(七)積藏象牙刻鏤等物,比丘當奉佛戒,志尚儉素,于諸玩好,不生貪戀,布衣草座,常懷知足,若貪愛世間稀有雕飾之物,是為不凈。 (八)積藏銅鐵釜鑊以自煮爨,比丘于眾居止,當于眾同餐,或乞食自活,勵精梵行,成就道業,若積藏釜鑊,以自煮爨,是為不凈。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