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此土著述·第1532部
法苑珠林一百卷目錄
唐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 經名 · 卷數 · 跋序
· 品名 · 品數
法苑珠林序
朝議大夫蘭臺侍郎隴西李儼字仲思撰
法苑珠林目錄
法苑珠林卷第一
劫量篇第一(劫災有二一小二大)
初明小三災(此有六部)
述意部第一
疫病部第二
刀兵部第三
饑饉部第四
相生部第五
對除部第六
第二大三災(此有四部) 時量部 時節部 壞劫部 成劫部。
時量部第一
時節部第二
壞劫部第三
成劫部第四
法苑珠林卷第二
三界篇第二(三界有二初明四洲二明諸天)
初明四洲(此有十部)
述意部第一
會名部第二
地量部第三
山量部第四
界量部第五
方土部第六
身量部第七
壽命部第八
衣量部第九
優劣部第十
諸天部第二(此別有二十二部)
辯位部第一
會名部第二
業因部第三
受生部第四
界量部第五
法苑珠林卷第三
三界篇第二(諸天之余)
身量部第六
衣量部七
壽量部第八
住處部第九
廣狹部第十
莊飾部第十一
奏請部第十二
通力部第十三
身光部第十四
市易部第十五
婚禮部第十六
飲食部第十七
仆乘部第十八
眷屬部第十九
貴賤部第二十
貧富部第二十一
送終部第二十二
法苑珠林卷第四
日月篇第三(此有一十三部)
述意部第一
星宿部第二
日宮部第三
月宮部第四
寒暑部第五
照用部第六
虧盈部第七
升云部第八
震雷部第九
擊電部第十
降雨部第十一
失候部第十二
地動部第十三
法苑珠林卷第五
六道篇第四(此六趣即為六部)
諸天部(此別四部)
述意部第一
會名部第二
受苦部第三
報謝部第四
感應緣(略引六驗)
人道部(此別八部)
述意部第一
會名部第二
住處部第三
業因部第四
貴賤部第五
貧富部第六
受苦部第七
感應緣(略引一十八驗)
修羅部(此別七部)
述意部第一
會名部第二
住處部第三
業因部第四
眷屬部第五
衣食部第六
戰斗部第七
感應緣(略引三驗)
法苑珠林卷第六
六道篇第四之二鬼神部(此別十一部)
述意部第一
會名部第二
住處部第三
列數部第四
業因部第五
身量部第六
壽命部第七
好丑部第八
苦樂部第九
貴賤部第十
舍宅部第十一
感應緣(略引六驗)
畜生部(此別十部)
述意部第一
會名部第二
住處部第三
身量部第四
壽命部第五
業因部第六
受報部第七
修福部第八
苦樂部第九
好丑部第十
感應緣(略引其七)
法苑珠林卷第七
六道篇第四之三
地獄部(此別八部)
述意部第一
會名部第二
受報部第三
時量部第四
典主部第五
王都部第六
業因部第七
誡勖部第八
感應緣(略引七驗)
法苑珠林卷第八
千佛篇第五(此有一十五部)
七佛部第一(此別九部)
述意部第一
出時部第二
姓名部第三
種族部第四
道樹部第五
身光部第六
會數部第七
弟子部第八
久近部第九
因緣部第二(此別三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業因部第三
種姓部第三(此別四部)
述意部第一
王族部第二
種姓部第三
求婚部第四
降胎部第四(此別六部)
述意部第一
現衰部第二
觀機部第三
呈祥部第四
降胎部第五
獎導部第六
法苑珠林卷第九
千佛篇第五之二出胎部第五(此別八部)
述意部第一
迎后部第二
感瑞部第三
誕孕部第四
招福部第五
降邪部第六
同應部第七
校量部第八
侍養部第六(此別三部)
述意部第一
養育部第二
善征部第三
占相部第七(此別八重)
述意部第一
敕占部第二
呈恭部第三
現相部第四
業因部第五
同異部第六
校量部第七
百福部第八
游學部第八(此別四部)
述意部第一
召師部第二
捔力部第三
校量部第四
法苑珠林卷第十
千佛篇第五之三納妃部第九(此別六部)
述意部第一
灌帶部第二
求婚部第三
疑謗部第四
胎難部第五
神異部第六
厭苦部第十(此別四部)
述意部第一
觀田部第二
出游部第三
厭欲部第四
出家部第十一(此別十部)
述意部第一
離俗部第二
剃發部第三
具服部第四
使還部第五
諫子部第六
差侍部第七
佛發部第八
時節部第九
會同部第十
法苑珠林卷第十一
千佛篇第五之四成道部第十二(此別十部)
述意部第一
乞食部第二
學定部第三
苦行部第四
食糜部第五
草座部第六
降魔部第七
成道部第八
天贊部第九
變化部第十
說法部第十三(此別三部)
述意部第一
訃機部第二
說益部第三
法苑珠林卷第十二
千佛篇第五之五涅槃部第十四(此別五部)
述意部第一
韜光部第二
赴哀部第三
時節部第四
弟子部第五
結集部第十五(此別二部)
述意部第一
結集部第二(此別四部)
大乘結集部第一
五百結集部第二
千人結集部第三
七百結集部第四
感應緣(略引十二靈驗)
法苑珠林卷第十三
敬佛篇第六(此有七部)
述意部第一
念佛部第二
觀佛部第三
感應緣(略引五十三驗)
法苑珠林卷第十四
敬佛篇第六之二觀佛部感應緣之余
法苑珠林卷第十五
敬佛篇第六之三彌陀部第四(此別六部)
述意部第一
會名部第二
辯處部第三
能見部第四
業因部第五
引證部第六
感應緣(略引十驗)
法苑珠林卷第十六
敬佛篇第六之四彌勒部第五(此別五部)
述意部第一
受戒部第二
贊嘆部第三
業因部第四
發愿部第五
感應緣(略引六驗)
法苑珠林卷第十七
敬佛篇第六之五敬法篇第七普賢驗(今入末法作觀者希故經不錄且述四驗)
觀音驗(略引二十驗)
敬法篇第七(此有六部)
述意部第一
聽法部第二
求法部第三
感福部第四
法師部第五
謗罪部第六
法苑珠林卷第十八
感應緣(略引四十一驗)
法苑珠林卷第十九
敬僧篇第八(此有四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敬益部第三
違損部第四
感應緣(略引十驗)
法苑珠林卷第二十
致敬篇第九(此有六部)
述意部第一
功能部第二
普敬部第三
名號部第四
通會部第五
敷座部第六
儀式部第七
感應緣(略引一驗)
法苑珠林卷第二十一
福田篇第十 歸信篇第十一 士女篇第十二
福田篇(此有三部) 述意部 優劣部 平等部。
述意部第一
優劣部第二
平等部第三
歸信篇第十一(此有三部)
述意部第一
小誠部第二
大誠部第三
感應緣(略引三驗)
士女篇第十二(此有二部)
俗男部第一(此別三部)
述意部第一
誡俗部第二
勸導部第三
俗女部第二(此別二部)
述意部第一
奸偽部第二
法苑珠林卷第二十二
入道篇第十三(此有四部)
述意部第一
欣厭部第二
剃發部第三
引證部第四
感應緣(略引五驗)
法苑珠林卷第二十三
慚愧篇第十四 獎導篇第十五 說聽篇第十六
慚愧篇(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獎導篇第十五(此有四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生信部第三
業因部第四
感應緣(略引三驗)
說聽篇第十六(此有八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儀式部第三
違法部第四
法苑珠林卷第二十四
說聽篇第十六之二
簡眾部第五
漸頓部第六
法施部第七
報恩部第八
利益部第九
感應緣(略引九驗)
法苑珠林卷第二十五
見解篇第十七(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感應緣(如生肇之流澄安之類碩德眾多附在別篇不繁重錄且略引二驗)
法苑珠林卷第二十六
宿命篇第十八(此有四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宿習部第三
五通部第四
感應緣(略引九驗)
法苑珠林卷第二十七
至誠篇第十九(此有八部)
述意部第一
求寶部第二
求戒部第三
求忍部第四
求進部第五
求定部第六
求果部第七
濟難部第八
感應緣(詳夫古今無問道俗但有至誠克必感征且列外中有三內中十一內外合說略述一十四驗)
法苑珠林卷第二十八
神異篇第二十(此有五部)
述意部第一
角通部第二
降邪部第三
胎孕部第四
雜異部第五
感應緣(略引一十八驗)
法苑珠林卷第二十九
感通篇第二十一(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圣跡部第二
法苑珠林卷第三十
住持篇第二十二(此有十部)
述意部第一
治罰部第二
思慎部第三
說聽部第四
菩薩部第五
羅漢部第六
僧尼部第七
長者部第八
天王部第九
鬼神部第十
法苑珠林卷第三十一
潛遁篇第二十三 妖怪篇第二十四
潛遁篇(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感應緣(略引一十三驗)
妖怪篇第二十四(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感應緣(略引二十六驗)
法苑珠林卷第三十二
變化篇第二十五 眠夢篇第二十六
變化篇(此有三部)
述意部第一
通變部第二
厭欲部第三
感應緣(略引二十五驗)
眠夢篇第二十六(此有五部)
述意部第一
三性部第二
善性部第三
不善部第四
無記部第五
感應緣(略引六驗)
法苑珠林卷第三十三
興福篇第二十七之一(此有八部)
述意部第一
興福部第二
生信部第三
校量部第四
修造部第五
嚫施部第六
雜福部第七
洗僧部第八
應感緣(略引十一驗)
法苑珠林卷第三十四
攝念篇(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發愿篇第二十九(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法苑珠林卷第三十五
法服篇第三十 然燈篇第三十一
法服篇(此有六部)
述意部第一
功能部第二
會名部第三
濟難部第四
感報部第五
違損部第六
感應緣(略引五驗)
然燈篇第三十一(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感應緣(略引三驗)
法苑珠林卷第三十六
懸幡篇第三十二 華香篇第三十三 唄贊篇第三十四
懸幡篇(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感應緣(略引一驗)
華香篇第三十三(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感應緣(略引七驗)
唄贊篇第三十四(此有四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贊嘆部第三
音樂部第四
感應緣(略引六驗)
法苑珠林卷第三十七
敬塔篇第三十五(此有六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興造部第三
感福部第四
旋繞部第五
法苑珠林卷第三十八
敬塔篇第三十五之二
故塔部第六
感應緣(略引二十一驗)
法苑珠林卷第三十九
伽藍篇第三十六(此有三部)
述意部第一
營造部第二
致敬部第三
感應緣(略引一十九寺)
法苑珠林卷第四十
舍利篇第三十七(此有五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佛影部第三
分法部第四
感福部第五
感應緣(略列一十六代隋有五十三州)
隋文帝立佛舍利塔(二十八州起塔五十三州感瑞)
舍利感應記二十卷(隋著作王邵撰)
法苑珠林卷第四十一
供養篇第三十八 受請篇第三十九
供養篇(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受請篇第三十九(此有九部)
述意部第一
請僧部第二
法苑珠林卷第四十二
愛請篇第三十九之二
圣僧部第三
感應緣(略引六驗)
法苑珠林卷第四十三
輪王篇第四十(此有五部)
述意部第一
會名部第二
七寶部第三
頂生部第四
育王部第五
法苑珠林卷第四十四
君臣篇第四十一(此有六部)
述意部第一
王德部第二
王過部第三
王業部第四
王福部第五
王都部第六
感應緣(略引五驗)
法苑珠林卷第四十五
納諫篇第四十二 審察篇第四十三
納諫篇(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審察篇第四十三(此有四部)
述意部第一
審怒部第二
審過部第三
審學部第四
感應緣(略引三驗)
法苑珠林卷第四十六
思慎篇第四十四 儉約篇第四十五
思慎篇(此有五部)
述意部第一
慎用部第二
慎禍部第三
慎境部第四
慎過部第五
感應緣(略引十一驗)
儉約篇第四十五(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感應緣(略引二驗)
法苑珠林卷第四十七
懲過篇第四十六 和順篇四十七
懲過篇(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感應緣(略引三驗)
和順篇第四十七(此有五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和施部第三
和國部第四
和事部第五
法苑珠林卷第四十八
誡勖篇第四十八(此有六部)
述意部第一
誡馬部第二
誡學部第三
誡盜部第四
誡罪部第五
雜誡部第六
感應緣(略引四驗)
法苑珠林卷第四十九
忠孝篇第四十九 不孝篇第五十
忠孝篇(此有五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太子部第三
睒子部第四
業因部第五
感應緣(略引一十五驗)
不孝篇第五十(此有四部)
述意部第一
五逆部第二
婦逆部第三
棄父部第四
感應緣
法苑珠林卷第五十
報恩篇第五十一 背恩篇五十二
報恩篇(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感應緣(略引四驗)
背恩篇第五十二(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法苑珠林卷第五十一
善友篇第五十三 惡友篇第五十四 擇交篇第五十五
善友篇(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惡友篇第五十四(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擇交篇第五十五(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感應緣(略引三驗)
法苑珠林卷第五十二
眷屬篇第五十六 校量篇第五十七
眷屬篇(此有四部)
述意部第一
哀戀部第二
改易部第三
離著部第四
感應緣(略引七驗)
校量篇第五十七(此有七部)
述意部第一
施田部第二
十地部第三
福業部第四
罪業部第五
雜業部第六
方土部第七
法苑珠林卷第五十三
機辯篇第五十八 愚戇篇第五十九
機辯篇(此有三部)
述意部第一
菩薩部第二(略列二三余散別篇)
羅漢部第三
感應緣(略引四驗)
愚戇篇第五十九(此有三部)
述意部第一
般陀部第二
雜癡部第三
法苑珠林卷第五十四
詐偽篇第六十 惰慢篇第六十一
詐偽篇(此有六部)
述意部第一
詐親部第二
詐毒部第三
詐貴部第四
詐怖部第五
詐畜部第六
惰慢篇第六十一(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感應緣(略引八驗)
法苑珠林卷第五十五
破邪篇第六十二(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感應緣(略引六驗)
辯圣真偽第一。
邪正相翻第二。
妄傳邪教第三。
妖惑亂眾第四。
道教敬佛第五。
舍邪歸正第六。
法苑珠林卷第五十六
富貴篇第六十三 貧賤篇第六十四
富貴篇(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感應緣(略引六驗)
貧賤篇第六十四(此有五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須達部第三
貧兒部第四
貧女部第五
感應緣(略引一驗)
法苑珠林卷第五十七
債負篇第六十五 諍訟篇第六十六
債負篇(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感應緣(略引十一驗)
諍訟篇第六十六(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感應緣(略引二驗)
法苑珠林卷第五十八
謀謗篇第六十七(此有五部)
述意部第一
咒詛部第二
誹謗部第三
避譏部第四
法苑珠林卷第五十九
謀謗篇第六十七之二
宿障部第五(略引十緣)
孫陀利謗佛緣第一
奢彌跋謗佛緣第二
佛患頭痛緣第三
佛患骨節煩疼緣第四
佛患背痛緣第五
佛被木搶刺腳緣第六
佛被提婆達擲石出血緣第七
佛被婆羅門女旃沙舞杅謗佛緣第八
佛食馬麥緣第九
佛經苦行緣第十
法苑珠林卷第六十
咒術篇第六十八(此有七部)
述意部第一
懺悔部第二
千轉陀羅尼神咒
釋迦牟尼佛說
彌陀部第三
彌勒部第四
觀音部第五
滅罪部第六
雜咒部第七
法苑珠林卷第六十一
咒術篇第六十八之二
感應緣(略引八驗)
法苑珠林卷第六十二
祭祠篇第六十九 占相篇第七十
祭祠篇(此有三部)
述意部第一
獻佛部第二
祭祠部第三
感應緣(略引一十三驗)
占相篇第七十(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第一地獄相者。
第二畜生相者。
第三餓鬼相者。
第四修羅相者。
第五人相者。
第六天相者。
感應緣(略引六驗)
法苑珠林卷第六十三
祈雨篇第七十一 園果篇第七十二
祈雨篇(此有四部)
述意部第一
祈祭部第二
降雨部第三
河海部第四
感應緣(略引二十二驗)
園果篇第七十二(此有五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樹果部第三
損傷部第四
種子部第五
感應緣(略引十二驗)
法苑珠林卷第六十四
漁獵篇第七十三 慈悲篇第七十四
漁獵篇(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感應緣(略引一十四驗)
慈悲篇第七十四(此有五部)
述意部第一
菩薩部第二
國王部第三
畜生部第四
觀苦部第五
感應緣(略引五驗)
法苑珠林卷第六十五
放生篇第七十五 救厄篇第七十六
放生篇(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感應緣(略引一驗)
救厄篇第七十六(此有五部)
述意部第一
菩薩部第二
流水部第三
商主部第四
獸王部第五
感應緣(略引一十五驗)
法苑珠林卷第六十六
怨苦篇第七十七(此有七部)
述意部第一
傷悼部第二
五陰部第三
八苦部第四
雜難部第五
法苑珠林卷第六十七
怨苦篇第七十七
蟲宇部第六
地獄部第七
感應緣(略引一十三驗)
法苑珠林卷第六十八
業因篇第第七十八(此有五部)
述意部第一
業因部第二
十惡部第三
十善部第四
引證部第五
法苑珠林卷第六十九
受報篇第七十九(此有十二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受胎部第三
中陰部第四
現報部第五
生報部第六
后報部第七
定報部第八
不定部第九
善報部第十
法苑珠林卷第七十
受報篇第七十九
惡報部第十一。
住處部第十二(別有四部)
七識住處第一
九眾生居住處第二
二十五有住處第三
四十二居止住處第四
感應緣(略引二十二驗)
法苑珠林卷第七十一
罪福篇第八十 欲蓋篇第八十一
罪福篇(此有四部)
述意部第一
業行部第二
罪行部第三
福行部第四
感應緣(略引一驗)
欲蓋篇第八十一(此有二部)
五欲部(此有四部)
述意部第一
欲系部第二
欲障部第三
呵欲部第四
五蓋部第二
法苑珠林卷第七十二
四生篇第八十二 十使篇第八十三
四生篇(此有五部)
述意部第一
會名部第二
相攝部第三
受生部第四
五生部第五
感應緣(略引二驗)
十使篇第八十三(此有四部)
述意部第一
會名部第二
迷理部第三
斷障部第四
法苑珠林卷第七十三
十惡篇第八十四(此有一十三部)
述意部第一
業因部第二
果報部第三
殺生部第四(此別二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感應緣(略引一十七驗)
法苑珠林卷第七十四
十惡篇第八十四之二
偷盜部第五(此別七部)
述意部第一
佛物部第二
法物部第三
僧物部第四
互用部第五
凡物部第六
遺物部第七
感應緣(略引六驗)
法苑珠林卷第七十五
十惡篇第八十四之三
邪淫部第六(此別三部)
述意部第一
呵欲部第二
奸偽部第三
感應緣(略引十二驗)
妄語部第七(此別二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法苑珠林卷第七十六
十惡篇第八十四之四
惡口部第八(此別二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感應緣(略引一驗)
兩舌部第九(此別二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感應緣(略引二驗)
綺語部第十(此別二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感應緣(略引四驗)
法苑珠林卷第七十七
十惡篇第八十四之五
慳貪部第十一(此別二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感應緣(略引三驗)
法苑珠林卷第七十八
十惡篇第八十四之六
嗔恚部第十二(此別二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感應緣(略引十驗)
法苑珠林卷第七十九
十惡篇第八十四之七
邪見部第十三(此別二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感應緣(略引一十三驗)
法苑珠林卷第八十
六度篇第八十五(此有六部)
布施部第一(此別一十一部)
述意部第一
慳偽部第二
局施部第三
通施部第四
法施部第五
法苑珠林卷第八十一
六度篇第八十五之二
施度量境部篇六
福田部第七
相對部第八
財施部第九
隨喜部第十
施福部第十一
法苑珠林卷第八十二
六度篇第八十五之三
持戒部第二(此別三部)
述意部第一
勸持部第二
引證部第三
感應緣(略引二驗)
忍辱部第三(此別四部)
述意部第一
勸忍部第二
忍德部第三
引證部第四
法苑珠林卷第八十三
六度篇第八十五之四
精進部第四(此別四部)
述意部第一
懈墮部第二
策修部第三
進益部第四
感應緣(略引五驗)
法苑珠林卷第八十四
六度篇第八十五之五
禪定部第五(此別五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頭陀部第三
利益部第四
禪定部第五
感應緣(略引六驗)
法苑珠林卷第八十五
六度篇第八十五之六
智慧部第六(此別三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利益部第三
感應緣(略引七驗)
法苑珠林卷第八十六
懺悔篇第八十六(此有六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違順部第三
會意部第四
儀式部第五
洗懺部第六
感應緣(略引三驗)
法苑珠林卷第八十七
受戒篇第八十七(此有七部)
述意部第一
勸持部第二
三歸部第三(此有六部)
述意部第一
功能部第二
神衛部第三
歸意部第四
受法部第五
得失部第六
法苑珠林卷第八十八
受戒部第八十七之二
五戒部第四(此別六部)
述意部第一
遮難部第二
受法部第三
戒相部第四
得失部第五
神衛部第六
八戒部第五(此別六部)
述意部第一
會名部第二
功能部第三
得失部第四
受法部第五
戒相部第六
第七辯位者
法苑珠林卷第八十九
受戒篇第八十七
十善部第六(此別五部)
述意部第一
懺悔部第二
受法部第三
戒相部第四
功能部第五
三聚部第七(此別有十三部)
述意部第一
損益部第二
簡德部第三(自下諸門。并依地持論。撰此戒法)
懺悔部第四
受法部第五
請證部第六
戒相部第七
勸請部第八
隨喜部第九
回向部第十
發愿部第十一(初有十大愿。出攝論文自下諸愿。并是人述耳)
優劣部第十二
受舍部第十三
感應緣(略引十驗)
法苑珠林卷第九十
破戒篇第八十八(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感應緣(略引四驗)
法苑珠林卷第九十一
受齋篇第八十九 破齋篇第九十 賞罰篇第九十一
受齋篇第八十九(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感應緣(略引四驗)
破齋篇第九十(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感應緣(略引三驗)
賞罰篇第九十一(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感應緣(略引一十三驗)
法苑珠林卷第九十二
利害篇第九十二(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感應緣
法苑珠林卷第九十三
酒肉篇第九十三(此有三部)
述意部第一
飲酒部第二
食肉部第三
法苑珠林卷第九十四
酒肉篇第九十三 穢濁篇第九十四
酒肉篇感應緣(略引一十四驗)
穢濁篇第九十四(此有四部)
述意部第一
五辛部第二
啑氣部第三
便利部第四
感應緣(略引三驗)
法苑珠林卷第九十五
病苦篇第九十五(此有六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瞻病部第三
醫藥部第四
安置部第五
斂念部第六
感應緣(略引一十四驗)
法苑珠林卷第九十六
舍身篇第九十六(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引證部第二
感應緣(略引九驗)
法苑珠林卷第九十七
送終篇第九十七(此有四部)
述意部第一
遣送部第三
受生部第四
感應緣(略引十六驗)
法苑珠林卷第九十八
法滅篇第九十八
述意部第一
五濁部第二
時節部第三
度女部第四
佛缽部第五
訛替部第六
破戒部第七
諍訟部第八
損法部第九
法苑珠林卷第九十九
雜要篇第九十九(此有十部)
述意部第一
四依部第二
四果部第三
四食部第四
凈口部第五
鳴鐘部第六
入眾部第七
求法部第八
衰相部第九
雜行部第十
法苑珠林卷第一百
傳記篇第一百(此有六部)
述意部第一
翻譯部第二
雜集部第三
般若部第四
興福部第五
歷算部第六
感應緣(略引三驗)
乾隆大藏經·此土著述·法苑珠林
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