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名)亦譯健馱邏、健陀羅、干陀羅、干陀衛、干陀。大唐西域記。健馱邏國,東西千余里,南北八百余里,東臨信度河。國大都城號布路沙布邏。按健陀羅本梵語,其義為香,故或譯為香遍國,國名頗古。印度阿輸迦王,已曾遣僧傳教于其地,惟當時地域頗廣,自今之白沙瓦,至古之呾叉始羅,皆其境。其后迭屬于彌蘭及大月氏,迦膩色迦王即建都布路沙布邏城,以統轄大月氏全帝國者也。迨大月氏衰,小月氏族為嚈噠所迫,南都布路沙布邏,領有今之喀布爾及船遮布,旋為嚈噠所取,故健陀羅于東方歷史上最有價值。今阿富汗之喀布爾,堪達哈爾以東,及印度之西北邊省,悉為健陀羅故地。而堪達哈爾即健陀羅之音轉也。布路沙布邏城即今西北邊省之白沙瓦,參照干陀羅條。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