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此土著述·第1465部
經律異相五十卷目錄
梁沙門僧旻寶唱等集
· 經名 · 卷數 · 跋序
· 品名 · 品數
經律異相序
經律異相卷第一(天部第一)
三界諸天第一
三界成壞第二
經律異相卷第二(欲色天人部第二)
帝釋從野干受戒法第一
帝釋受不報戒修羅攻之系以五縛第二
帝釋應生驢中歸依三寶從胎而殞還依本身第三
悉鞞梨天子先身布施第四
日天王問日月往行第五
忉利天將終七瑞現遇佛得生人中第六
天人手出甘水濟五百賈人第七
三十三天應生豬中轉入人道第八
天女坐花資生之具盡從花出第九
天寶女口密第十
天女聞鹿牛彈琴下悉歌舞第十一
經律異相卷第三(地部第三)
閻浮提第一
郁單曰第二
經律異相卷第四(應始終佛部第四)
得道師宗第一
現生王宮第二
現跡成道第三
阿難問葬法第四
現般涅槃第五
摩耶五衰相第六
經律異相卷第五(應身益物佛部第五)
佛胸萬字放光發音第一
三種密第二
受阿耆請三月食馬麥第三
與五百僧食馬麥緣第四
現鐵槍報第五
化四梵志掩耳不受但各聞一句得道第六
化作梵志度多味象王第七
化盧至長者改兵杖為雜花第八
化作沙門度五比丘第九
現為沙門化慳貪夫婦第十
化屠兒及諸梵志令得道跡第十一
化大江邊諸無信人第十二
濟五百賊出家得道第十三
吹香山藥入五百盲賊眼中還得清明第十四
化作執著婆羅門子令其父母還得本心第十五
化淫女令生厭苦第十六
現五指為五師子第十七
以足指散巨石第十八
經律異相卷第六(現涅槃后事佛部第六)
天人龍分舍利第一
阿育王造八萬四千塔第二
阿難問八萬四千塔因第三
弗沙蜜多羅王壞八萬四千塔第四
天愛帝須王起塔請舍利及菩提樹第五
迦羅越比丘共人起塔獨加供養故手雨七寶第六
須達起發爪塔第七
身去影存仙人從化起發爪塔第八
天起牙及缺盆塔第九
幼童聚沙為塔第十
獼猴起土石塔第十一
天上四塔第十二
人中四塔第十三
摩訶薩埵余骨起塔第十四
佛現菩薩時舍利塔第十五
禁寐王為迦葉佛起塔第十六
治迦葉佛故塔第十七
德主王起五百塔第十八
踴出寶塔第十九
諸佛舍利在金剛塔第二十
起塔中悔后生為大魚第二十一
優填王造牛頭栴檀像第一
優填王造金像第二
波斯匿王造金像第三
波斯匿王造牛頭栴檀像第四
善容王造石像第五
龍王石窟佛影第六
法滅盡第三
經律異相卷第七(外緣佛部第七)
釋氏緣起第一
凈飯王舍壽第二
摩耶生忉利天第三
大愛道出家第四
羅睺羅處胎六年第五
羅睺出家第六
羅云受佛戒得道第七
難陀出家第八
調達出家第九
阿那律出家第十
跋提出家第十一
琉璃王滅釋種第十二
五百釋女欲出家投請二師第十三
佛奴車匿馬揵陟前世緣愿第十四
經律異相卷第八(自行菩薩部第八)
薩陀波侖為聞法賣心血髓第一
藥王今身舍臂先世燒形第二
凈藏凈眼化其父母第三
羼提和山居遇于國王之所割截第四
無言受天戒誨依義思惟獲得四禪第五
常悲東行求法遇佛示道第六
善信東行為求半偈履泥不溺第七
一切世間現為師婦所愛違命致苦第八
[火*僉]光行吉祥愿遇女人退習家業第九
題耆羅那賴提者二人共爭令五日闇冥第十
樂法菩薩舍寶飾以易一偈第十一
為聞半偈舍身第十二
久修忍辱割截不憂第十三
賣身奉佛聽涅槃一偈割肉無痍第十四
為聽法華經大地震裂踴現空中第十五
為王采花遇佛供養第十六
持戒發愿防之第十七
初發心便勝二乘第十八
三小兒施佛二發小心一發大心第十九
幼年為鬼欲所迷第二十
經律異相卷第九(外化菩薩部第九)
文殊變金光首女令成丑壞第一
文殊現身諸剎取缽弘教第二
普賢誓護五種法師第三
凈精進化功德財久忍眾苦第四
樹提摩納手出龍象第五
普施求珠降伏海神以濟窮乏第六
重勝王與女人一處為阿難所譏第七
大薩他婆渡海船壞殺身濟眾第八
菩薩端坐山中鳥孺頂上子未能飛不舍去第九
入海采珠以濟貧苦第十
坐海以救估客第十一
從地踴出現長舌相第十二
牧牛小兒善說般若義弘廣大乘第十三
經律異相卷第十(隨機現身上菩薩部第十之一)
能仁為帝釋身度先友人第一
能仁為淫女身轉身作國王舍飴鳥獸第二
釋迦為薩婆達王身割肉貿鷹第三
文殊為年少身化上金光首女第四
一切妙見為盲父母子遇王獵所射第五
曠野等為殊形化諸異類第六
婆藪為仙人身度六百二十萬估客第七
轉輪王身發愿布施第八
為國王身以眼施病人第九
為國王身治梵志罪第十
為國王身舍國城妻子第十一
現為國王身化濟危厄第十二
為蓮華王太子身以髓施病人第十三
為王太子身出血施病人第十四
經律異相卷第十一(隨機見身下菩薩部第十之二)
先給四仙人后世為國王第一
為伯叔身意不同故行立殊別第二
為肉山以施眾生第三
為大理家身濟鱉及蛇狐第四
為師子身與獼猴為親友第五
為白象身而現益物第六
昔為龍身勸伴行忍第七
為熊身濟迷路人第八
為鹿王身代懷妊者受死第九
為威德鹿王身落羅網為獵師所放第十
為九色鹿身以救溺人第十一
為雁王身獵者得之而放求國報恩第十二
為鸚鵡現身救山火以申報恩第十三
為雀王身拔虎口骨第十四
為大魚身以濟饑渴第十五
為鱉王身化諸同類活眾賈人第十六
經律異相卷第十二(出家菩薩僧部第十一)
無垢山居女人庇雨其舍眾仙稱穢升空自證第一
慧王以百味飯化人入道第二
上首受恒伽貨身施食第三
須摩提始是八歲女轉身為男出家說法第四
摩訶盧讀大乘經為圣所導第五
善慧得五種夢請佛解釋第六
女人高樓見佛化成男子出家利益第七
女人在胎聽法轉身為丈夫出家修道第八
沙門慈狗轉身為人立不退地第九
經律異相卷第十三(聲聞無學僧部第十二之一)
迦葉身黃金色婦亦同姿出家得道第一
迦葉從貧母乞食第二
迦葉結集三藏黜斥阿難使盡余漏第三
迦葉結法藏竟入雞足山待彌勒佛第四
大迦葉賓頭盧君屠缽嘆羅云不般涅槃至佛法滅盡第五
賓頭盧以神力取樹提缽被擯拘耶尼第六
憍陳拘鄰等五人在先得道二緣第七
郁鞞羅那提伽耶三迦葉受佛化悟道第八
須菩提前身割口施僧得生天上第九
須菩提初生及出家第十
阿那律端正或謂美女欲意往向自成女人第十一
阿那律化一淫女令得正信第十二
阿那律先身為劫以箭挑佛燈得報無量第十三
阿那律前生貧窮施緣覺食七生得道第十四
阿那律等共化跋提長者及姊第十五
經律異相卷第十四(聲聞無學僧部第十二之二)
舍利弗退大乘而向小道第一
舍利弗從生及出家得道第二
舍利弗請佛制戒第三
舍利弗受灌園人浴令生天上第四
舍利弗化人蟒令生天上第五
舍利弗入金剛定為鬼所打不能毀傷第六
舍利弗性憋難求第七
舍利弗先佛涅槃第八
舍利弗目連角現神力第九
目連使阿耆河水漲化寶橋渡佛第十
目連為母造盆第十一
目連為魔所嬈第十二
目連勸弟施并示報處第十三
目連伏菩薩慢第十四
目連以神力降化梵志第十五
目連化諸鬼神神自說先惡第十六
目連現二神足力降二龍王第十七
目連遷無熱池現金翅鳥第十八
目連三觀事不中其心皆實第十九
目連心實事虛第二十
經律異相卷第十五(聲聞無學僧部第十二之三)
優波離為佛剃發得入第四禪第一
迦旃延教老母賣貧遂得生天第二
難陀得柰女接足內愧閑居得道第三
難陀有三十相與佛相似第四
畢陵伽婆蹉以神足化放牧女人第五
跋難陀為二長老分物佛說其本緣第六
迦留陀夷非時教化致喪其命第七
阿難與佛先世為善友第八
阿難奉佛敕受持經典供給左右第九
阿難七夢佛為解說第十
阿難為旃陀羅母以咒力所攝第十一
阿難乞牛乳佛記其方來第十二
阿難化波斯匿王施第十三
阿難試山向比丘并問阿育王第十四
經律異相卷第十六(聲聞無學僧部第十二之四)
末田地龍興猛風不動衣角變火山為天花第一
舍那婆私變雷電器仗為優缽羅花第二
優波笈多出家降魔第三
優波笈多不化犯重人令眷屬滅憍慢第四
優波笈多付囑法藏入于涅槃第五
優波笈多化諸虎子舍身得道第六
羅旬踰乞食不得思惟結解食土入泥洹第七
羅旬踰為乞食難得佛為分律以為五部第八
童子迦葉從尼所產八歲成道第九
末闡提降伏惡龍第十
摩哂陀化天愛帝須王第十一
分那先為下賤善知方宜遇佛得道第十二
摩訶迦天時熱現涼風細雨第十三
愿足化一餓鬼說其往昔惡口第十四
沙曷降惡龍第十五
經律異相卷第十七(聲聞無學僧部第十二之五)
僧大不納其妻出家山澤賊害得道第一
金天前生與婦共以水物施僧今身得井出物如意第二
阿娑陀為尼所悟得道度于商主第三
修羅陀在胎令母性溫和精進得道第四
差摩因疾說法心得解脫第五
拘提六反退定害身取證第六
摩訶盧惜義招鈍改悔得道第七
盤特誦掃忘彗誦彗忘掃第八
朱利盤特誦一偈能解其義又以神力授缽第九
鴦崛鬘暴害人民遇佛出家得羅漢道第十
蜜婆和吒等有習氣第十一
兄弟爭財請佛解競為說往事便得四果第十二
常給事眾僧飲食衣服得道第十三
見羅剎出家得道第十四
有人避災出家見佛成道第十五
羅漢與象先身兄弟行善不同第十六
五百盲兒崎嶇見佛眼明悟道第十七
旃陀羅兒被佛慈化悟道第十八
獵師舍家學道事第十九
經律異相卷第十八(聲聞無學僧部第十二之六)
重姓魚吞不死出家悟道第一
二十耳億精進大過第二
賴吒為父所要第三
金財以兩錢施佛僧今生手把金錢第四
華天先世采花供養今天雨其花第五
寶天前身以一把石擬珠散僧故生時天雨七寶第六
少欲知足比丘聞法成道第七
工巧比丘思惟成道第八
賊作比丘遇佛悟道第九
貪食比丘觀察得道第十
乞兒比丘現神力入只陀宮第十一
四比丘說苦遇佛得道第十二
四比丘說樂佛謂是苦心悟得道第十三
比丘拔母泥犁之苦第十四
比丘從師教得道第十五
比丘白骨觀入道第十六
比丘自恣受臘得道第十七
比丘喜眠佛樂宿習得道第十八
比丘好眠見應化深坑懼而得道第十九
比丘多食得羅漢道第二十
比丘久病佛為湔浣聞法舍命得無余泥洹第二十一
比丘因怖得道第二十二
比丘與女戲有惡聲自殺天神悟之精進得道第二十三
比丘在俗害母為溥首菩薩所化出家得道第二十四
比丘貧老公垂殞佛說往行許其出家第二十五
比丘見一須陀洹先作維那今獲苦報畏故得道第二十六
二比丘所行不同得報亦異第二十七
沙門樹下坐貪想不除佛化身說法得羅漢道第二十八
沙門飯僧污手拭柱柱為之裂第二十九
沙門小便不彈指尿漈鬼面第三十
沙門開戶五指火出第三十一
經律異相卷第十九(聲聞不測淺深僧部第十三)
伊利沙四姓慳貪為天帝所化第一
貧人婦掃佛地得現世報終至得道第二
毗羅斯那微善出家生天得道第三
跋[王*處]就鳥乞羽龍乞珠第第四
耶舍因年饑犯欲母為通致佛說往行第五
難提比丘為欲所染說其宿行并鹿斑童子第六
闡陀昔經為奴叛遠從學教授五百童子第七
二摩訶羅同住和合婚姻佛說其往行第八
常歡嫉于無勝佛說往緣栴沙生墮阿鼻第九
持戒堅固生天因緣第十
滿愿問餓鬼夫入城久近并答江岸七反成敗第十一
比丘遇劫被生草縛不敢挽斷第十二
比丘夜不相識各言是鬼第十三
比丘遇王難為山神所救第十四
比丘誦經臨終見佛阇維舌存第十五
比丘居深山為鬼所嬈佛禁非人處住第十六
比丘失志心生惑亂第十七
珍重沙門母為餓鬼以方便救濟第十八
沙門入海龍請供養得摩尼珠第十九
沙門煮草變成牛骨第二十
沙門行乞主人有珠為鸚鵡所吞橫相苦加忍受不言第二十一
沙門遇鬼變身乍有乍無第二十二
沙門得鬼抱安心說化鬼辭謝而去第二十三
道人度獵師第二十四
經律異相卷第二十(聲聞學人僧部第十四)
選擇遇佛善誘舍于愛欲得第三果第一
須陀洹婦病于從事一悟得第三果第二
比丘自誓入定經時既久出定便死第三
比丘坐禪為毒蛇害生天見佛得道第四
比丘遮國王著巾屣禮佛聽法第五
比丘修不凈觀得須陀洹道第六
盲比丘倩人衽聞法得道第七
三藏比丘著弊服常饑好衣得食第八
族姓子出家佛為欲愛證賢圣明法第九
旃陀羅七子為王逼殺失命第十
經律異相卷第二十一(聲聞行惡行僧部第十五)
調達與佛結怨之始第一
調達欲害佛及佛弟子第二
調達博學兼修神足止要利養第三
調達拘迦利更相贊嘆第四
調達就佛索眾不得翻失眷屬第五
調達先身為野狐第六
調達欲侵陵拘夷身入地獄第七
提婆達多昔為野干破瓶喪命第八
提婆達多昔為獼猴取井中月第九
提婆達多先身殺金色師子第十
提舍等四比丘受罪輕重第十一
善星比丘違反如來謗無因果第十二
經律異相卷第二十二(聲聞無學沙彌僧部第十六)
雙德雙福二沙彌遇佛成道第一
須陀耶在冢生長遇佛得道第二
均提沙彌出家并前身因緣第三
沙彌救蟻延壽精進得道第四
沙彌推師倒地而亡以無惡心精進得道第五
沙彌早夭生天失善師友憤念詣佛得分別圣諦第六
純頭沙彌為鬼所敬用須跋外道自然降伏第七
沙彌隨圣師入山得四通知為五母所痛念第八
沙彌護戒舍所愛身第九
沙彌于龍女生愛遂生龍中第十
沙彌愛酪即受蟲身第十一
經律異相卷第二十三(聲聞無學尼僧部第十七)
跋陀羅自識宿命遇佛成道第一
叔離以氎裹身而生出家悟道第二
跋陀迦毗羅為王所逼其心無染第三
華色得道后臥婆羅門竊行不凈第四
蓮華淫女見化人聞說法意解第五
五百婆羅門女聞法開悟第六
婆羅門尼請優陀夷慢不聞法第七
差摩蓮華遇強暴人脫眼獲免第八
毗低羅先慳貪從佛受化悟道第九
婆四吒母喪子發狂聞法得道第十
孤獨母女為王所納出家悟道第十一
尸利摩忘饑贍僧第十二
暴志前生為鱉婦第十三
暴志謗佛第十四
經律異相卷第二十四(轉輪圣王諸國王部第十八)
劫初人王始原第一
大王致輪之初第二
金輪王王化方法第三
燈光金輪王舍臂第四
蓋事金輪王有大利益第五
轉輪王為半偈剜身然千燈第六
摩調金輪王舍國學道第七
無諍念金輪王請佛僧第八
堅固金輪王失輪出家第九
文陀竭金輪王游四天下第十
頂生金輪王愛別離苦第十一
阿育四分王始終造塔第十二
經律異相卷第二十五(行菩薩道諸國王部第十九之一)
虔阇尼婆梨王為聞一偈剜身以然千燈第一
毗楞竭梨王為請一偈以釘釘身第二
大光明王舍頭施婆羅門第三
尸毗王割肉代鴿第四
慧燈王好施舍身血肉第五
大力王好施不吝肌體第六
慈力王刺血施五夜叉第七
須陀須摩王為鹿足王所負聽還布施事畢獲免第八
薩和檀王以身施婆羅門作奴第九
衢樓婆王為聞一偈舍所愛妻子第十
善宿王好施令鬼王移信第十一
經律異相卷第二十六(行菩薩道諸國王部第十九之二)
和黑王因母疾悟道大行惠施第一
二王以袈裟上佛得立不退之地第二
薩和達王布施讓國后還為王第三
日難王棄國學道濟三種命第四
仙豫王護法殺婆羅門第五
普明王誦般若偈得免班足王害第六
阿阇世王從文殊解疑得于信忍第七
大光明王始發道心第八
多福王事梵志增福太子奉佛兩師角術第九
經律異相卷第二十七(行聲聞道諸國王部第十九之三)
波羅奈王得辟支佛第一
月氏王造三十二塔成羅漢道第二
摩訶劫賓寧王伐舍衛遇佛得道第三
有德王擁護弘法法師失命為佛弟子第四
功德莊嚴王請佛得道第五
藍達王因目連悟道第六
普安王化四王聞法得道第七
婆羅門王舍于國俸布施得道第八
摩達王從羅漢聞法得道第九
乾陀王舍外習內得須陀洹道第十
普達王遇佛得道第十一
經律異相卷第二十八(行聲聞道諸國王部第二十之一)
橫興費調為奸臣所殺鬼復為王第一
感佛聞法得須陀洹道第二
波斯匿王后園生自然甘蔗粳米第三
波斯匿王請佛解夢第四
波斯匿王求贖女命第五
波斯匿王游獵遇得末利夫人第六
好信王發愿灌佛第七
耆域藥王請僧佛第八
瓶沙王有四種畏第九
瓶沙王樂食而死生四天王天第十
瓶沙王與弗迦沙王親厚更獻珍異第十一
赤馬天子問佛無生死處第十二
多智王佯狂免禍第十三
經律異相卷第二十九(行聲聞道諸國王部第二十之二)
鏡面王欲起新殿第一
不梨先泥王請佛解夢第二
惡少王繞塔散寇第三
難國王因兒婦得解第四
阿質王從佛生信第五
優填王請求治化方法第六
優填王惑于女人射其正后矢不能傷第七
檀那王國遭暴水蛇繞其城為二比丘所救第八
國王酒獵聞之修福第九
國王臨死藏珠髻中第十
有王遇伐不拒第十一
國王試一智臣第十二
驢首王食雪山藥草得作人頭第十三
不眠王殺睡左右第十四
經律異相卷第三十(諸國王夫人部第二十一)
阿育王夫人受八歲沙彌化第一
王后生肉棄水遂生二兒為毗舍離人種第二
拘藍尼國王后悟法第三
末利夫人持齋第四
優達那王妻學道生天第五
國王大夫人與一賢者共王造寺第六
經律異相卷第三十一(行菩薩道諸國王子部第二十二之一)
乾陀尸利國王太子投身餓虎遺骨起塔第一
曇摩紺為法燒身火坑變為花池第二
忍辱為父殺身第三
智止以血肉施病比丘第四
月光破身出血髓救病人第五
須闡提太子割肉供父母命第六
須大挐好施為與人白象詰擯山中第七
只域為奈女所生舍國為醫第八
經律異相卷第三十二(行菩薩道諸國王子部第二十二之二)
能施王子入海采寶緣第一
善友好施求珠喪眼還明第二
長生欲報父怨后還得國第三
遮羅國儲形丑失妃運智還得第四
慕魄不言被埋后言得修道第五
薩埵王子舍身第六
人藥王子救疾第七
有一王子聞宿命事怖求以還佛第八
無畏王子耆婆學術第九
經律異相卷第三十三(學聲聞道諸國王子部第二十三)
均鄰儒悟世無常得羅漢道第一
帝須出家得羅漢道第二
只陀太子舍五戒行十善請佛聞法得初道果第三
鳩那羅失肉眼得慧眼第四
諸太子問佛已等有出家者佛出所更皆悉悟道第五
最勝王子植德堅固終不可移第六
經律異相卷第三十四(諸國王女部第二十四)
波羅奈王女金色女求佛為夫第一
波斯匿王女金剛形丑以念佛力立改姝顏第二
波斯匿王女喪婿更于樹下復得后夫第三
安息國王女先從狗來第四
波羅奈國王七女與帝釋共語第五
波斯匿王女金剛為火所焚第六
國王女見水上泡起無常想第七
摩阇尼為婆羅門所嫉第八
國王女狗頭感捕魚師述婆伽第九
經律異相卷第三十五(得道長者部第二十五)
寶稱長者出家見佛悟道第一
守籠那足下生毛苦行得道第二
最勝難降染化成道第三
福增百歲出家見其本骸心曉見道第四
須達多崎嶇見佛時獲悟道第五
須達七貧后得食并奉佛僧倉庫自滿第六
最勝魔嬈不移第七
申日為佛作毒飯火坑自皆變滅第八
辯意請佛僧有二乞兒一死一為王第九
曇摩留支先身為大魚第十
慳長者入海婦施佛絹眾商皆死唯己獨存第十一
毗羅陀請佛僧食而庫藏自滿第十二
婆世躓染欲危身為目連所救第十三
長者新生一子即識本緣求母請佛甘味自下第十四
阿那邠邸七子為財受戒聞法離垢第十五
經律異相卷第三十六(雜行長者部第二十六)
流水救十千魚第一
樹提伽身生人中受天果報第二
迦羅越手能雨寶第三
迦羅越以飽食施鳥令出腹中珠第四
忽起經暫貧客作設會即獲華報第五
無耳目舌先世因緣第六
音悅今身受先世四種報第七
鳩留饑遇樹神因得信解第八
日難財富巨億慳惜不施后生貧盲第九
長者發菩薩心將諸貧人取得珍寶第十
長者后貧舉金供施耕遇千鼎用之不盡第十一
香身長者婦為國王所奪第十二
長者婦懷妊口氣香第十三
慳財生號哭地獄第十四
以搗衣石施人起塔生天第十五
須達三子事窮方信第十六
須檀子貪財殺弟第十七
梨耆彌第七兒婦生三十卵卵出一男第十八
癡子賣香遲燒之為炭以求速售第十九
經律異相卷第三十七(優婆塞部第二十七)
沙門億耳入海見地獄第一
優婆塞持戒鬼代取花第二
優婆塞為王廚吏被逼殺害而指現師子第三
優婆塞被魔試第四
清信士嫁女與事鬼家第五
清信士始精進未懈后生慚愧鬼不能害第六
清信士臨亡夫妻相愛生為婦鼻中蟲第七
薄拘羅持一戒得五不死報第八
持戒誦經續明供養鬼不能害第九
執持求還佛戒口中諸鬼出打其身第十
不信罪福夢鬼取之令其受戒后壽百年第十一
家有六人割口施僧同受富樂第十二
有人路行遇見三變身行精進第十三
有人命終十日還生述所經見第十四
經律異相卷第三十八(優婆夷部第二十八)
優波斯那割肉救病比丘第一
阿凡和利至心請佛庫中自然備第二
蘇曼女產十卵卵成十男并其往緣第三
孤母喪子遇佛慈誘厭愛得道第四
婦人喪失眷屬心發狂癡第五
提韋婆羅門女無子自焚遇辯才沙門聞法悟解第六
女人懷妊愿得出家母子為道皆得成立第七
難陀燃燈聲聞神力共不能滅第八
善信女少悟無常秉志清白為天帝所試第九
經律異相卷第三十九(外道仙人部第二十九)
外道立異見原由第一
六師共誓伺欲降佛累遣覘觀皆從佛化第二
六師與佛弟子捔道力第三
以鐷鐷腹頭上戴火自顯雄異第四
智幻國人事烏與孔雀第五
富蘭迦葉與佛捔道不如自盡第六
羼提仙人修忍行慈為迦利王所割截第七
螺文仙人造書風雨不能飄侵第八
四仙人得道緣第九
仙人失通生惡道第十
諸仙人見聞女人色聲皆失神通第十一
化足手著王女生愛后興惡念墮墜阿鼻第十二
提波延那聞舍芝聲起愛第十三
雪山仙人與虎行欲生十二子第十四
撥劫仙人見王女發欲失通第十五
獨角仙人情染世欲為淫女所騎第十六
經律異相卷第四十(梵志部第三十)
超術師又從定光佛請記第一
寶海梵志述其所夢第二
須項梵志聞法憂解第三
摩因提梵志將女妻佛第四
梵志喪兒從閻羅乞活詣佛得道第五
梵志諂施比丘說一偈能消第六
梵志奉佛缽蜜眾食不減施水中眾生第七
梵志遠學值五無反復第八
梵志兄弟四人同日命終第九
梵志棄端正婦于樹上愛著鄙婢后悔無益第十
梵志夫婦采花失命佛為說其往事第十一
梵志失利養殺女人謗佛第十二
經律異相卷第四十一(婆羅門部第三十一)
檀膩羈身獲諸罪第一
阿耆尼達多在胎令母能論議第二
雞頭以身質錢欲飯佛僧帝釋所助乃及于王第三
老乞婆羅門誦佛一偈兒子還相供養第四
散若學射得妻第五
婆羅門以納施佛得聞記第六
婆羅門以餅奉佛聞法得道第七
拔抵婆羅門嗔失弟子生惡龍中為佛所降第八
婆羅門入定三百余年第九
婆羅門兒婦信向見其后報第十
婆羅門從佛意解第十一
婆羅門持一齋不全生為樹神能出飲食施諸餓者第十二
婆羅門夫婦吞金錢為糧身壞人取為福即得道跡第十三
婆羅門生美女佛言不好第十四
大鬘與瓦師子為善知識共相勸信第十五
婆羅門婦事佛為婿所患投河水竭婿方醒悟第十六
經律異相卷第四十二(居士部第三十二)
琝茶財食自長聞法悟解第一
郁伽見佛其醉自醒受戒以妻施人第二
魚身得富緣第三
阇利兄弟以法獲財終不散失第四
居士子大意求明月珠第五
經律異相卷第四十三(估客部第三十三)
波利得海神瓔珞上王王及夫人共以獻佛第一
善求惡求采寶經饑樹出所須第二
師子有智免羅剎女第三
彌蓮持齋得樂蹋母燒頭第四
優波斯納兄妻后悔為道兄射殺弟矢反自害第五
薩薄然臂濟諸賈客第六
薩薄欲買取五戒羅剎不能得侵第七
商人共鵠生子子皆得道第八
眾賈饑渴天人指間降八味水第九
商人驅牛以贖龍女得金奉親第十
賈客為羅剎所縛第十一
賈客采寶救將死人第十二
二賈客采寶貪者沒命廉者安全第十三
賈人害侶獨取珍寶大哀殺此兇人第十四
五百賈人值摩竭魚稱佛獲免第十五
賈人為友逼飲酒犯戒父母擯出遠國尚為鬼所畏第十六
經律異相卷第四十四(男庶人部第三十四)
颰陀以化城請佛及見佛欲滅化不能第一
阿難邠坻井出珍寶第二
賢直竊珠不款獲賜第三
慈羅放鱉后遇大水還濟其命第四
千那傭畫得金設會為婦所訟第五
神識還摩娑故身之骨第六
木巧師與畫師相誑第七
醫治王病差獲王報殊常第八
破齋猶得生天第九
耕夫施僧一訶梨勒果后生為兩國太子第十
供養沙門心有善惡獲報不同第十一
舅甥共盜甥黠慧后得王女為妻第十二
羅閱國男子與耆阇崛國女人宿世有緣第十三
夫婦約不先語見偷取物夫能不言第十四
婦人鼻丑夫割他好者以易之第十五
賃人善解鳥語第十六
溺人憑鳳獲全附鸕鶿殞命第十七
有人買智慧得免大罪第十八
有人張鬼免害第十九
有人為兩婦所惡以至于死第二十
有人遠求仙水主人惡心使登樹得仙第二十一
有人使鬼得富后害其兒第二十二
有人富王責條疏已用物王乃覺悟第二十三
有人為罪王令割肉五斤第二十四
有二人共誓以胎中兒共為婚姻第二十五
大姓二兒大子失財被念小子得財獲罪第二十六
三人共施僧一錢后身獲自然之金第二十七
貧人供僧報致富第二十八
貧人得伏藏為王所治第二十九
貧人買斧不識是寶第三十
貧老夫妻三時懈怠第三十一
窮人違樹神誓還為樹枝所殺第三十二
人遇象逐墮深谷際天降甘露遂得升天第三十三
五百幼童聚沙興塔命終生天第三十四
童子施佛豆生天后作轉輪王第三十五
牧牛小兒取華上佛牛觸而死即生天第三十六
小兒先身以三錢施今解鳥語遂得為王第三十七
諸劫分物不識好者第三十八
經律異相卷第四十五(女庶人部第三十五)
長發女人舍發供養佛第一
獨母見沙門神足愿后生百兒第二
母人懷妊遇佛愿以兒為道第三
老母慳病時見地獄婢行善睹有天堂第四
母人為比丘起屋壽終生天手出眾物第五
母二兒溺死哭知浮者第六
婦人化婿戶上懸鈴使聞聲稱佛后免地獄第七
瞻婆女人身死阇維于火中生子第八
摩那只女懷杅謗佛地即震裂身陷地獄第九
淫蕩婦人苦一沙門沙門心至火變為水第十
童女火氣入身懷妊生端正子第十一
女人懷妊口常誦經生兒多智為眾人所宗第十二
女人懷妊生四種異物第十三
女人心緣丈夫誤系兒入井第十四
換貸自取多還少命終為犢第十五
青衣割食施辟支佛立改丑顏得為夫人第十六
丑婢臨水見他影謂其端正第十七
經律異相卷第四十六(鬼神部第三十六)
阿修羅第一
乾闥婆第二
緊那羅三
雜鬼神四
經律異相卷第四十七(雜獸畜生部第三十七)
師子第一
象第二
馬第三
牛第四
驢第五
狗第六
鹿第七
銘陀第八
野狐第九
狼第十(第八分)
獼猴第十一
兔第十二
貓貍第十三
鼠第十四
經律異相卷第四十八(禽畜生部第三十八)
金翅第一
千秋第二
雁第三
鶴第四
鴿第五
雉第六
烏第七
蟲畜生部第三十九
龍第一
蛇第二
龜第三
魚第四
蛤第五
谷賊第六
蟲第七
虱第八
經律異相卷第四十九(地獄部第四十之一)
閻羅王等為獄司往緣第一
閻羅王三時受苦第二
閻羅王問罪人第三
十八地獄及獄主名字第四
三十地獄及獄主名字第五
五官禁人作罪第六
始受地獄生第七
應生天墮地獄臨終有迎見善惡處第八
八王使者于六齋日簡閱善惡第九
寒熱邊地地獄第十
金剛山間八大地獄各有十六小獄第十一
金剛山間別有十地獄第十二
經律異相卷第五十(地獄部第四十之二)
阿鼻地獄受諸苦相第一
十八小地獄各有十八獄圍繞阿鼻第二
六十四地獄舉因示苦相第三
五大地獄示受苦相第四
乾隆大藏經·此土著述·經律異相
繁體